組工幹部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創新選人用人機制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民眾公認原則選拔幹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組織工作會議上更是強調,“選人用人責任重於泰山”。那么,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呢?個人認為,加大培訓、培養、選拔、監督和考核機制的創新力度,提高選人用人機制的創新水平,不斷最佳化人才資源配置,按科學發展觀要求來選人用人,才是組織工作永葆青春活力的保證。

一、創新培訓機制,提升幹部科學發展能力。

在一個學習型組織中,圍繞幹部能力建設,如何建立一套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幹部教育培訓機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要務。首先要創新培訓制度體系。把幹部教育培訓納入“一把手”工作責任制,把培訓工作情況作為考核幹部的重要內容,把培訓考評結果與使用提拔結合起來。其次要創新培訓模式。採取長期、短期、按需培訓三種模式。對於新任公務員、後備幹部、選調生及大學生村官的培訓時間可以設定為3個月,以便使其系統學習與掌握上崗知識;對於不宜過久離開工作崗位的科級幹部,宜進行2-3周的單項突擊短訓;對於幹部需求培訓,要從幹部的實績考評結果中發現問題,把幹部的組織需求、崗位需求以及本人的訴求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幹部需要什麼就培訓什麼,幹部成長缺少什麼,就補給什麼的培訓機制。再就是要創新培訓方法。可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進行重大案例分析、危機公關事件預設與處治、學員與教員之間的雙向交流、開展調查研究等等,其目的就是讓學員通過分析討論和實踐鍛鍊,進一步解放思想、檢驗學習成果,從而提高破解難題、理清思路、選擇路徑、尋找對策的能力。

二、創新培養機制,強化幹部後備隊伍建設。

眾所皆知,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運用單一的手段,難以培養出適應新形勢的高層次、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因此,打破常規思維,拓寬掛派幹部鍛鍊的新思路,不失為一種嘗試。一是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到發達地區謀職鍛鍊,與發達地區積極接軌,學習他們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二是選派德才素質好、政策理論水平高、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到市、省上級機關掛職鍛鍊,使其在一個新環境和大舞台去接受鍛鍊和考驗,既達到了培養幹部的預期目的,又實現了上下聯繫溝通。三是下派幹部到信訪部門任信訪專員,進一步增強幹部解決實際問題、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四是對基層掛職的選調生與大學生村官實行“導師制”培養。在基層一線的經濟建設主戰場上,選擇懂經濟、善管理、能力強的鄉村幹部作為大學生的“導師”,“一對一”對接幫扶,從而實現思想上有引導、作風上有身教、工作上有輔導、生活上有幫帶的“嚴管厚愛”式培養格局。

三、創新選拔機制,促進幹部公開、公平、公正競爭。

在全縣範圍內確定“以事擇人、以崗定位、考用一致”的幹部公開選拔機制,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不動搖,真正把那些政治過硬、能力突出、作風過硬、民眾公認、善於領導科學發展的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堅決不用那些以權謀私、為己幹事、幹部民眾信不過的人,不用那些不負責任、拉私人關係、投機鑽營的人,不用那些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不用那些不乾實事、無所作為混日子的人。宜從兩個方面制定幹部選拔機制:一是變“伯樂相馬”為“公平賽馬”。在“賽場”上展示自己,通過筆試、面試及全面考察,競爭上崗,讓人才脫穎而出。二是探索市、縣聯動進行公選的方式。對市、縣兩級的幹部公開選拔競爭的崗位統一進行安排,統一命題筆試,統一面試辯論,分別考核任用,這樣既擴大了選人視野、保證了用人質量,又提高了選拔、任用的工作效率。三是公推公選黨外幹部。關注那些想幹事、會幹事、乾好事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由民主黨派推薦,按照規定程式,根據各人的德才條件,積極吸納到重要工作崗位上中來。

四、創新監督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

對選人用人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是搞好乾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但這項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監督”往往成了空架子,以至於幹部管理中的漏洞與薄弱環節顯而易見,因此亟需加大創新監督機制的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如幹部任用監督制度、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度等,從制度上對幹部選拔任用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二是規範和制約“一把手”行使權力的監督機制。“一把手”的用人行為直接影響一個縣用人風氣的好壞,影響到該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強化上級監督、規範約束用人制度,是防止“一把手”濫用權力的一種嘗試。三是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吸納能力強、素質高的離退休老幹部作為義務監督員;擴大黨外民主人士在選拔任用幹部過程中的參與面,主動接受民主黨派的監督;強化民眾對幹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四是充分發揮紀檢部門的職能監督作用。另外,還可增設部長接待日,傾聽民眾呼聲,公開接受民眾監督。

五、創新考核機制,實現實績考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