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總結

(六)堅持突出實踐特色,做到學習實踐兩手抓,兩不誤。我們堅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既不因為日常工作繁忙而影響活動效果,也不因為抓活動而影響發展。要求各單位把握好活動與發展的結合點,把活動放到本單位的總體工作中去謀劃,把活動的要求融入到各項工作之中,以活動的開展促進各項工作,以各項工作的實際成果來檢驗活動的成效。狠抓了作風建設,嚴格實行“八條禁令”,尤其是嚴禁工作日中午飲酒、賭博,整治幹部“走讀”問題。堅持把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最大實踐,最大實際,最重要的體現。咬定發展不放鬆,堅定前行不動搖。打破常規對全縣經濟形勢實行一月一分析一預測,力促全年經濟建設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相關專題:科學發展觀總結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總結僅供範文寫作參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黨員幹部深受教育,思想認識有了新提高。廣大黨員幹部都能深入學習關於科學發展觀的相關理論知識,認真撰寫讀書學習筆記;積極參與本單位及全縣組織的培訓教育活動。通過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本質要求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全縣上下追求科學發展的氛圍更加濃厚,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理念初步形成,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更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能力更強。

(二)不斷深化認識,促進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縣委針對黨員幹部思想深層次的問題,把學習貫穿始終,不斷豐富學習內容和形式,組織縣委、政府各部門和鄉鎮負責人外出考察,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堅持“五破五增強”的要求,從餘江幹部民眾思想實際出發,重點破除計畫經濟觀念,增強市場經濟意識;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觀念,增強敢打必勝、追求卓越的意識;破除因循守舊觀念,增強改革創新意識;破除封閉狹隘思想,增強胸懷世界、開放合作的意識;破除增長即發展的觀念,增強以人為本、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三)加強黨性修養,大力樹立和弘揚良好作風。一是針對部分黨員領導幹部存在的作風漂浮、工作不實、執行力不強等問題,在全縣開展了以增強黨性觀念、提高幹部執行力為主要內容的警示教育活動,努力做到“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出台了防範幹部走讀和工作日禁止中午喝酒相關規定、正在著手制定《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實施意見》;制定了招投標管理辦法,規範招投標行為;規範了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確保項目效益發揮,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三是著力提高幹部執行力。積極推行重點建設項目責任制、限時制。對全縣2009年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明確牽頭縣級領導、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實行一月一督查(觀摩)一通報,嚴格兌現獎懲。深入推行五個“一線工作法”,真正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辦法在一線研究,任務在一線落實,矛盾在一線化解,問題在一線解決,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四)應對金融危機,力促經濟快速發展。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最大實踐,最大實際,最重要的體現。一是咬定發展不放鬆,堅定前行不動搖。根據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提出並確定了“六保一弘揚”的工作目標,打破常規對全縣經濟形勢實行一月一分析一預測,力促全年經濟建設目標任務超額完成。組織幹部民眾、企業負責人認真學習中央、國務院應對金融危機的有關檔案和政策措施,主動邀請省市經濟部門領導和專家到我縣工業企業調研,對企業的困難把脈問診,共商對策;通過縣領導帶隊到各企業調研,為企業決策者分析形勢,講清政策,打消疑慮,鼓勁加油,進一步增強攻堅克難、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二是主動服務,切實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工業企業發展的有關優惠政策,制定出台了進一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強化了融資服務措施、調整和取消了一些涉企收費,對企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嚴格落實企業評議部門制度和“五不準”(不準亂收費、不準亂檢查、不準亂處罰、不準亂攤派、不準相互推諉),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應對危機。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財政安排一定的扶持獎勵資金,激勵企業發展,獎勵招商引資有功之臣。三是項目帶動,為實現“保增長”提供強大動力支撐。結合國務院出台的十條措施和加快中部崛起的有利時機,把落實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作為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確保資產投資不下滑、經濟成長不減速、民眾收入不減少的支撐動力。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四是促進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把應對金融危機作為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有利時機,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資源型向集約型、科技創新型、環境友好型轉變。在新型工業化發展方面,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進一步明確了主攻六大主導產業,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特色工業園區,加快了龍崗新城建設。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程,走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標準化、特色化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