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黨支部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

心得體會範文

在部機關黨支部開展“兩學一做”的專題學習教育中,全體黨員觀看了警示教育片《鏡鑒》,片中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案例,給人教益,啟人思考。案例中的這些人最初也曾一身正氣、也曾令人敬畏、也曾是領導眼中的佼佼者、幹部隊伍中的希望,卻一步步的遁入貪腐的深淵,最終悔恨不已,可惜為時晚矣!

全面從嚴治黨,要把“嚴”字型現在日常管理和監督中,嚴管就是厚愛。各級黨委、紀委特別是領導幹部要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嚴管理、抓早抓小,“潤物細無聲”地強化對幹部的監督。寧可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別讓命運的小船說翻就翻,這才是真正的“夠意思”。

尤其是組工幹部隊伍,作為管黨員的黨員、管幹部的幹部,更應該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曾要求“組工幹部做黨性最強的幹部”,要“不為人情所縛、不為關係所擾、不為壓力所懼、不為私利所惑”,要做到“有功勞的時候不伸手、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

我想,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組工幹部要在“學”字上先人一步,“做”字上技高一籌,在“管”字上高嚴一層。 組織工作政策性強、操作性強,這一特殊性決定了組工幹部必須“學”字當頭,先人一步。組工幹部要把學習作為終身的事業,注重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自覺提升思想政治素質。要學深、學透組織工作的政策法規,當“行家裡手”,不講外行話,不做外行事,對幹部民眾有關組織人事方面的疑惑,能準確、及時、熱情地給予答覆。

要按照“複合型”人才的要求,加強法律、經濟、科技、金融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擴大知識面,提升對專業技術幹部的識別能力。 組工幹部必須具備過硬的本領,只有在思想觀念、科學決策和處理棘手問題等方面技高一籌,才能令人信服,取信於民。要突出加強組工幹部能力建設,通過學習培訓、調查研究、實踐鍛鍊、交流輪崗等多種途徑,著力提高組工幹部政治鑑別、政策運用、知人善任、組工業務、拒腐防變等能力。

廣大組工幹部要用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充沛的精力,走出機關,深入基層,為黨員服務、為幹部服務、為人才服務、為民眾服務,在為全局和基層服務的實踐中增強才智和本領。 組織工作事關全局和長遠,不能有半點馬虎。因此,對組工幹部的管理就必須高標準、嚴要求。要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和機關管理制度,要在內容上充分體現出量化與定性的結合,在嚴格管理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和便於操作的特點,以制度管人。

要狠抓目標責任管理制落實,明確責任,定期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分析,找出差距,採取相應措施解決,嚴格兌現獎懲,獎優罰劣、獎勤罰懶。要加強組工幹部作風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開拓創新型、好學上進型、真抓實幹型和艱苦樸素型的優秀組工幹部隊伍。 回頭細數,不少落馬領導幹部懺悔時都會提到,“如果組織早點提醒自己、處理自己,就不會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走那么遠。”這固然有貪腐分子為己開脫的成分,但也說明,從嚴管理幹部還有不少需要改進和提升的空間。

在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總書記強調,從嚴治黨,重在從嚴管理幹部。“嚴是愛、松是害”,管理幹部就要以嚴的標準要求幹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幹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幹部,使幹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心得體會範文

時間像流水一樣飛快的流淌著,轉眼間,本學期已接近尾聲。人文素養講座的上課時間已經結束,但是,人文精神沒有結束,在繼續著。余老師精彩的講解,使我懂得個人的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發展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素養質量是一個社會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

余老師在這學期講座當中談到,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對物質、科學、技術的頂禮,對競爭的膜拜,導致不平等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以往上爬,成為“成功者”為目標的精英教育,實利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泛濫,從而形成生態環境的危機,精神、道德的危機,教育的危機,有可能導致整個人類文明的腐蝕與毀滅。余老師還提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來自儒、釋、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長生不死,重養生。儒家重修身,講修齊治平,其思想對於提升道德水準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調適心理、培養人生智慧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思想資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對於提升當下人們的人文素養多有助益。對於傳統儒家的思想,張岱年先生把它概括為四個方面,即: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剛健有為,貴和尚中。這個概括大體上說是對的,但我覺得還可以把它系統化或體系化。因為儒家思想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這個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人”,其邏輯演進可以歸結為:一,何為人;二,怎樣做人;三,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記得余老師講過佛家的“智慧”,在這節課中拓寬了我們對佛教與其他宗教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佛教特別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說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傳到中國,逐漸被中國化,這種中國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儒學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漸轉變為中國佛教的“心法智慧”。而這種心法智慧對於調整心態、化解心結、提升心境,培養一種健康的心理,從而實現一種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禪宗思想是這種心法智慧的體現者。禪宗典籍里有許多故事和詩偈,句句直指人心,頗能啟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般人經常會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裡,壓的自己喘不過氣,偈中說的就是讓我們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擾,要有平常心。

我們要學習和體悟人文知識,養成“清風亮節”和“超然物外”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僅是只有中國幾大家的思想及體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識是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相對應的一種知識類型,是人類總體知識構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語言的方式對人文世界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人文知識是一個人優良的知識結構必需之要素,是一個人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必備之條件,是人文素養的前提和基礎。古往今來,真正稱得上“大家”或“大師”的人,無不具有廣博的人文知識。在這些包括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豐富的人文知識的學習和領悟中,人們會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的價值體現在何處”等無確定答案但卻有重大意義的問題;才能知道什麼是人類的幸福、什麼是人類的痛苦,怎么樣化痛苦為幸福;才懂得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們的人文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環境的薰陶,校園文化折射體現著一所學校的內在精神和行為風範,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大影響。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校園濃厚的人文氛圍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節、讀書沙龍、詩會、報社、表演團等形式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交流情感、學習互動,通過一定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懷;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學校硬體設施,挖掘環境育人資源,如建設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美化校園環境,提高學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覺中升華精神,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

隨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其他國家與我國的交流日趨頻繁多樣,必須與時俱進,完善我們大學生的心智、培養我們高尚情操、塑造我們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會,健康地發展自己,追求人類永恆的終極價值,成為有信仰有靈魂的人,這是時代在新時期對我們的要求,更使我們的使命。

2024年4月“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密切聯繫民眾
2024年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堅定理想信念
2024年鄉鎮幹部“兩學一做”心得體會
2024年財務人員“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
2024年4月學習貫徹“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
2024年4月護士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
2024年4月學習貫徹“兩學一做”心得體會
2024年黨員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
2024年4月黨員教師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
2024年4月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抓實見效
2024年黨員幹部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1000字
2024年街道社區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
2024年4月黨員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
2024年4月部隊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
2024年4月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爭做合格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