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常見問題十解

一、公文的文面結構主要有哪些要素?

公文的文面結構是個公文格式問題,是公文規範性的重要體現。最常用的有以下8個要素構成:

1、版頭

①“紅頭檔案”。檔案的首頁上端,印有“×××檔案”字樣的紅色大字。政府公文版頭下面有一道紅線,黨的公文在紅線中間另加一紅五星。

②“白頭檔案”。即不用版頭的檔案,一般用於印發領導人的講話等文字材料。

2、發文字號

機關代字 +  〔年份〕  +  順序號

機關代字是發文機關的簡化代稱,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動。年份用公元紀年標記,使用阿拉伯數字,並用六角方括弧括住。位置居中略下(縱向)或左下。順序號,使用阿拉伯數字,如“58號”。寫作“第58號”或“058號”均不規範。

3、標題

發文機關  +  (關於)事由  +  (的)文種 

4、主送機關

頂格,後加冒號。少數直接面向社會或全體的檔案可省略主送機關。

該要素要注意主送機關之間的排列順序和標點符號的使用。從系統的角度說,應按黨→政→軍→群的順序排列,縣四大家領導班子排序應為: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從級別的角度說,應按由高至低的順序排列。不同系統、不同級別的主送機關之間用逗號隔開,同一系統、同一級別的主送機關之間用頓號隔開。如:以縣委和縣委辦向下行文的主送機關為“各鄉鎮黨委,縣委各部委,縣直機關各單位和各人民團體黨委(黨組、總支、支部),湯泉池管理處黨委”各主送機關間用逗號而不是用頓號隔開是因為它們雖處於同一級別但分屬於不同系統。

當公文的主送機關為平級機關時,可按公文的內容與主送機關關係的密切程度安排先後順序。

5、正文。

排印正文時,標點符號應尾隨文後,即點號不能打頭,標號不要拆開。數字、年份也不能拆開回行。

6、附屬檔案

寫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號仿宋體字標識。格式為:

附屬檔案:序號 + 標題 + 件數

附屬檔案的標題不加書名號,標題與件數空一字距,其末尾不加標點符號。寫作“附屬檔案如文”、“附屬檔案×份”是錯誤的。附屬檔案應與公文正文一起裝訂,並在附屬檔案左上角第1行頂格標識“附屬檔案”,有序號時標識序號;附屬檔案的序號和名稱前後標識應一致。如附屬檔案與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裝訂,應在附屬檔案左上角第1行頂格標識公文的發文字號並在其後標識附屬檔案(或帶序號)。

附屬檔案不是“副件”,有的對正件起說明、解釋和證實作用,有的則用於向上級機關報送或向下級機關批轉的附屬檔案,此類附屬檔案實際是主件。

7、發文機關(落款)

政府機關僅以版頭和印章為標誌,不寫落款。

黨的檔案一般寫落款,並必須寫全稱。

8、成文日期

會議通過的決定、決議等以會議通過日期為準。領導簽發的,以簽發日期為準。聯合行文,以最後簽發機關的領導簽發日期為準。法規性檔案以批准日期為準或者在正文最後專門規定具體生效和開始執行的日期。特殊情況署印發日期,如電報。

發文日期必須寫明年月日。政府公文用漢字,黨的公文用阿拉伯數字。

二、容易用錯寫錯的字詞如何區辨?

1、“二”與“兩”

使用“二”的地方:①自然數。②序數、小數、分數。

使用“兩”的地方:①一位數的基數。如“兩台機器”。②概數。如“三兩天”。

2、“倍”的運用

“倍”雖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詞,但在公文寫作中誤用的情況卻是多見的。一是與“增加了”合用時的誤用。“增加了”是在原數基礎上,向上增加若干個原數。二是與“增加到”合用時的誤用。“增加到”是包括底數,指增加後的總數。三是把“倍”用在降低、減少上。如有的公文中出現“降低×倍”或“減少×倍”的提法,這是不妥的。因為“倍”只能用於增加,不能用於降低或減少。如果說用於減少,就應該加“負”字。

3、“以上”與“以下”的運用

“以上”、“以下”等詞與前面的數字連用,這種表達方法的數目概念,習慣上應包括前面的本數在內,百人以上即含百人、千人以下即含千人,不應把本數排除在外。但是,為了使界限的劃分清晰準確,應註明本數是否包含在內。如:“十四歲、十四歲以上兒童不得入內。”或“十四歲以下(包括十四歲在內)兒童不得入內。”

4、“制定”與“制訂”的運用

“制定”即製作、定出。公文中習慣用在較大場合,以制定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如:“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為我們制定了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總任務和政治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