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二手房買賣中的定金陷阱

二手房買賣在房地產交易市場中已逐漸成為主鏇律,而伴隨著這一主鏇律,二手房買賣的定金糾紛卻在逐年增多,且表現形式趨向複雜化多樣性。此文針對一些中介機構利用消費者對法規的不熟悉,任意索取居間費用的典型案例予以剖析,提醒消費者提防中介公司設計的種種定金陷阱,同時對二手房買賣中的定金契約或定金條款加以了解釋。

在簽訂定金契約或交付定金前首先要注意區分定金的類型。立約定金、成約定金、解約定金和違約定金之間是有差別的。1995年出台的《擔保法》關於定金的條文較為簡單,而XX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大大豐富了我國定金制度的內容,具體為:

立約定金。以定金交付為訂立主契約的擔保,如果一方之後拒絕簽訂主契約的,應當承擔定金罰則。例:王某看中了在中介公司掛牌的位於浦東大道總價120萬元的一套三居室房。一經紀人告之王:“你先交8萬元定金給上家,一星期內來簽訂買賣契約。王不假思索,當場交付。後王因抵押貸款未辦成,拒絕簽約,並要求取回8萬元定金。那么王某的8萬元定金能否取回?回答是否定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5規定:當事人約定以交付定金作為訂立主契約擔保的,給付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主契約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契約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成約定金。以定金交付作為主契約成立或生效要件,不交付定金,主契約不生效。例:甲為中介公司,想買下乙的商鋪設立分公司。乙對甲說:“可以,但須先付定金。”甲同意。雙方於2月1日簽訂買賣契約,契約中有一條款約定:“甲必須在3月1日之前交付乙定金20萬元,否則契約不生效。”後來甲在2月15日就交付乙定金20萬元。問該契約是否生效?何時生效?回答是契約生效,生效日為2月15日。

解約定金。定金交付後,一方解除主契約的,必須以承擔定金罰則為代價。例:XX年12月初,甲急需資金周轉,委託房地產中介公司掛牌出售房屋。乙看中這套房,總價200萬元。雙方簽訂了買賣契約,並約定由乙支付給甲定金20萬元和首付款70萬元,餘款於XX年12月底雙方在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登記時付清。乙於2天內付清了以上兩筆款。然而XX年12月周圍房價猛漲,甲後悔,故意違約,不願辦理過戶登記。乙大怒,提出雙倍返還定金40萬元和70萬元的首付款。經磋商,甲乙同意解除契約,但甲須雙倍返還定金。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7規定:定金交付後,交付定金的一方可以按照契約的約定以喪失定金為代價而解除主契約,收受定金的一方可以雙倍返還定金為代價而解除主契約。

違約定金。違約定金是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契約或履行契約不符契約定,致使雙方喪失契約目的時,應承擔的定金罰則。實踐中違約定金是最常見的定金種類,而某些中介公司恰恰利用該定金罰則從中設定陷阱,誘使當事人上當。

陷阱之一:中介公司分別與上下家簽訂居間協定,利用上下家信息的不對稱,獲得定金。例:某中介公司獲得一房源信息,賣方的委託價格是100萬元,中介公司與上家簽訂了居間協定,並以定金條款2萬元鎖定賣方;然後中介機構尋找到一買方,買方願以110萬元買進該房,中介機構同樣以定金條款2萬元鎖定買方;最後中介機構又找到賣方,謊稱找到新買家,願以110萬元買進,建議賣方單方違約,雙倍返還定金給中介機構。這樣,賣家誤以為自己儘管承擔了2萬元的定金責任,但卻以高於原心理價10萬元賣出該房,對中介機構感激不盡。由於買賣雙方各自和中介機構簽訂居間協定,上下家不見面,故中介機構很輕鬆的獲利2萬元。

陷阱之二:房地產中介機構混淆契約標的,故意將居間契約的標的混同於房地產買賣契約的標的。事實上,房地產經紀機構履行的是居間契約,而房地產買賣中的買賣雙方履行的是買賣契約。標的物的價格不同,定金的幅度當然不同。例:某女士到一房地產中介機構看房時相中了一套總價為100萬元的二手房。按契約,該女士欣然交付了定金2萬元。一星期後,該女士因另有所好看中了其它房子,不想買下該房並要取回定金2萬元。房地產中介公司斷然回絕,聲稱不履行契約,就得收取總價100萬元的20%定金,既20萬元。

分析:重點是要理清該女士和契約相對人簽訂的是何種性質的契約,假如相對人是中介公司簽訂的就是居間契約,假如相對人是出賣人簽訂的就是買賣契約。居間契約和買賣契約是兩類完全不同性質的契約。前者提供的是服務(勞務)契約,後者是轉移所有權的契約。二者區別大相逕庭,與標的物的價格相關的定金也相差甚遠。按現有的二手房中介收費的上下家各1%的標準,上例中,該中介公司與下家收取的居間契約的定金應是XX元。至於該女士如與出賣人簽訂的是買賣契約,出賣人要收取20萬元定金更是荒唐。按我國法律有關規定,約定定金金額與實際交付額不一致的,以後者為準。上例中,賣方收取的定金是2萬元,就以2萬元為準。故該女士應承擔2萬元的定金責任。

陷阱之三:買賣雙方在與中介公司簽訂的居間契約中約定,如因一方的原因而交易不成,中介公司就從上家或下家的雙倍返還的定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報酬。例:甲女和乙男在簽訂房屋買賣契約時,甲女作為買方支付給乙男8萬元定金。定金支付後,由於房價節節攀升,乙男後悔,解除了契約並雙倍返還定金。根據居間協定甲女就得從獲得的8萬元定金中交付4萬元定金給中介機構作為報酬。

分析:中介公司獲得4萬元定金是於法無據的。根據《契約法》424、425、426條的有關規定,居間契約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契約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契約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契約。居間成功的,有報酬請求權,但居間費用自理;居間失敗的,無報酬請求權,但可向委託人主張居間的必要費用,如:通訊費、交通費等。因此,甲女交付4萬元定金給中介公司作為報酬是沒有法律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