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購銷契約糾紛中的期待利益

XX年8月,陝西省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件藥品購銷契約糾紛案件。基本案情:原告銀鑫醫藥公司與被告旬陽縣醫院自XX年起就訂立了藥品購銷契約書,雙方形成了長期藥品供購關係。而在契約履行過程中,被告旬陽縣醫院未能及時結帳,逐漸拖欠貨款。同時,原、被告雙方還對契約項下藥品的價格發生爭議,銀鑫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在起訴追索貨款的同時,向法院主張因被告將大量訂單違約轉與他人,而導致其業務萎縮,利潤下降的期待利益損失。人民法院在審理期待利益的過程中,產生了認識分歧。

所謂期待利益,是指契約如果被履行,一方基於能夠享有的,而因為另一方違約,使其在事實上不能享有的交易成果或好處。目的是使非違約一方處於假如契約履行,他所能得到的處境。雖然期待利益這一名稱在我國民事法律字面中並沒有出現,但這並不影響其對我國相關民事法律關係的調整。

關於期待利益,我國《契約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契約義務或者履行契約義務不符契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契約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契約一方訂立契約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契約可能造成的損失。”該條規定契約違約損失賠償額包括兩個部分:①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②契約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這是一種大的損失賠償原則即為完全補償原則。但該條有規定,損失賠償額不得超過違反契約一方訂立契約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契約可能造成的損失。這是損失賠償額的可預見性規則。該條對違約損失賠償額的規定是非常全面的,並且,它首次規定了對契約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即期待利益的賠償問題。從民法理論來講,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根據契約法律關係的特點,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主要是實際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支付約定的違約金以及定金。根據民事法律關係的平等、等價原則,違反契約所承擔的民事責任應該更側重於補償性,即違約責任重在彌補或補償因違約行為而給對方所造成的損害。這種損害就包括了契約未違約方對正常履行契約的期待利益。

期待利益作為民事違法行為所造成的一種財產損害後果,具有如下特徵:(1)未來性。它是受害人未來利益的損失,在違約行為發生時並沒有為契約當事人所實際享有,而必須通過契約的實際履行才能實現。(2)期待性。期待利益是當事人在訂立契約時能夠合理預見到的利益,因此期待利益的損失也就是當事人所能夠預見到的損失。(3)合理性,該利益必須是當事人所能夠合理遇見到的,不能不具備現實性。也就是說,只要契約如期履行,期待利益就會被當事人所得到。

對於期待利益的確認,在我國主要有必然因果關係說和相當因果關係說兩種理論.很長時期里,必然因果關係說占據我國民法學界的通說地位,其要求契約未違約方證明因被告的違約行為,使自己原本已經履約的行為毫無意義,且期待利益唾手可得,這樣才可主張期待利益。隨著法制建設的進步和理論研究的深入,這一理論受到了批判。梁慧星教授認為它混淆了哲學上的因果關係和法律上的因果關係。因為法律的任務在於協調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利益衝突,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而法官在裁判時主要是依據社會生活的共同準則、公平正義的觀念以及善良風俗習慣和人之常情,而不必探求哲學意義上的“客觀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果關係來認定違約責任的成立。筆者認為,必然因果關係太過抽象、苛刻和難以操作,它只能作為一種哲學上的思考,不益於作為司法判案的一種依據。國外許多法律制度都採納了因果關係的兩分法。兩分法基本原理的前提是要確認違約行為或者應由其負責的事件是否是守約一方遭受損害的必要條件,即考察是否沒有這樣的行為或事件,就沒有損害的發生。至於未違約方是否履約則在所不問。在我國,必然因果學說雖然受到動搖,但相當因果關係並沒有被法律界所廣泛接受。相當因果關係說並不要求法官對案件的因果關係去追求其“客觀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只是要求判明原因事實和損害結果之間通常存在的可能性。依據相當因果關係說來確定“期待利益”的話,則期待利益的喪失是否是對方違約行為的結果成為法官衡量因果關係是否成立的唯一因素。即法官可不考慮守約方是否已經為交易支付了進貨款、運費等成本消耗。除此以外,法官還得依法考察“法律的原因”是什麼,再依據可預見規則來確定.

通過對理論的分析,可以看出相當因果關係理論對期待利益的構成相對寬鬆一些。本案關於期待利益的法律適用在判決書中表現為:對第三項增加期待利益訴訟請求的論述,即雖然被告旬陽縣醫院在契約外購買別家公司藥品的行為構成違約行為,但銀鑫公司主張的期待利益損失缺乏契約中關於購買數量的具體約定,且無其他證據證明其可能獲得的合理收入,故原告的期待利益不予支持。

從法院認定理由中,我們得知,原告的期待利益是客觀存在的,但法院之所以不支持原告主張,原因在於其主張的期待利益損失缺乏契約關於購買數量的具體約定,且無其他證據證明。

本案法官採納了相當因果關係的理論,首先認定期待利益的損失是由被告的違約行為造成,同時對期待利益的構成又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1、期待利益必須是基於有效成立的契約上的期待;2、期待利益並非基於締約時的希望,而是基於如果契約得到履行對他而言所具有的價值; 3、一般說來,至少一方當事人的期待利益代表了契約對他而言而不是對某通情達理的第三人而言的實際的價值,因而基於期待利益的損害賠償要考慮與受害人相關的所有特殊情形;4,期待的內容是有可能發生的損失的種類及其數量;5、期待利益是違約方合理預見的。

根據以上內容分析,該判決在認定期待利益時,將是否存在可能發生的種類及各種損失的大小在契約中的明確體現作為期待利益在契約中的一個重要標準及組成部分,在原告中標後並未約定契約標的的具體數量,致使可期待利益難以確定,即法官難以依據契約計算出假如契約履行對原告所能帶來的價值。(若要具體計算期待利益又很複雜,大致可分為成本分析法、平均利潤分析法等方法。)故原告對損失的舉證義務並未完成。同時在我國醫藥購銷領域中,無論社會公眾,還是契約雙方,甚至是裁判官或律師都很難要求違約方(醫院)去合理預見未違約方(供應商)的期待利益損失。這一點,也可能導致本案期待利益損失不能成立。

因此,本判決對於原告的期待利益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理所當然。

相關內容
藥品購銷契約匯總
最新關於藥品購銷契約的模板
藥品購銷契約樣本
最新藥品集中招標採購藥品購銷契約
藥品購銷契約範本
藥品集中招標採購藥品購銷契約
藥品購銷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