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糾紛仲裁應注意的重要問題

作為從事國際貿易的中國企業,熟知和運用國際商事仲裁一般知識不僅可以提高爭議解決的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商事仲裁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意思自治性、法律適用的可選擇性、“一裁終局”的迅捷性和裁決執行的有效性等優勢,最大限度地保護自身的權益。 最近據上海和武漢等地的有關仲裁機構透露,一些外商利用我國企業缺乏經驗、不熟悉國際仲裁規則,在國際貿易中將我國企業輕而易舉地推入其設定的國外仲裁"陷阱",使一些企業在涉外仲裁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此,筆者總結了約定仲裁機構當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希望能對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的企業有所裨益。一、應在仲裁協定中明確約定仲裁機構 在國際貿易中,當事人之間有效的仲裁協定是仲裁庭或仲裁機構受理案件的依據。根據我國《仲裁法》的相關規定,約定仲裁機構是仲裁協定中最基本的內容,是認定仲裁協定有效性的關鍵因素。

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由於種種原因,訂約當事人對仲裁機構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常常有幾種情形:

(一)約定了仲裁地,但沒有約定仲裁機構。 例如,原告上海某機械進出口公司與被告香港某貿易公司簽訂了一份購銷飼料機器設備的契約,契約第18條規定:"如發生爭議,則應在倫敦以英語方式進行仲裁。"契約第19條規定:"本契約應受中國法律管轄。"在被告交貨以後,原告發現設備生產能力達不到契約規定標準,於是提出退貨,被告拒絕。原告認為依據契約19條的適用中國法律的規定,該仲裁條款沒有約定仲裁機構,為無效條款,遂在當地法院提出訴訟,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被告提出根據契約第18條規定,中國法院無管轄權。 原告是否能在中國法院起訴,爭議的焦點便是契約第18條所約定的仲裁條款是否有效。根據我國相關的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對於當事人沒有在仲裁協定中約定仲裁機構的,一般都認為屬於仲裁協定約定不明,並認為這樣的仲裁協定無效。

(二)約定的仲裁機構不存在。 契約雙方約定:“發生爭議時,應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廣東分會仲裁”,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廣東未設立分會,因而約定的仲裁機構不存在。

(三)約定的仲裁機構不明確。 在許多國際經濟貿易的仲裁協定中,中方當事人常常有“將爭議提交中國的涉外仲裁機構”或者“由中國經濟貿易仲裁機構進行仲裁”的表述。雖然我國帶有"中國"字樣的全國性的涉外仲裁機構只有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cietac”)一家,從當事人意思表示的角度可以推知當事人的本意是指cietac,但在實務中也常常遭遇外方的效力質疑。

鑒於此,當事人應當在仲裁條款中明確約定和正確表述仲裁機構的名稱,以避免仲裁條款的無效和歧義。在國際經濟貿易中,訂約當事人如選擇我國的仲裁機構,可以選擇cietac,它的舊名稱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或“對外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也可以選擇地方的仲裁委員會。cietac每年涉外案件的受案多達幾百宗,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聲譽。cietac的總部在北京,在上海和深圳分別設立了上海分會和深圳分會;在大連、長沙、重慶、成都、福州、天津等地設立了八個辦事處。

XX年9月5日,cietac又同時啟用了“中國國際商會仲裁院”(ccotc)的名稱。 根據修改並實行的cietacXX《仲裁規則》的規定,如果契約當事人在仲裁協定中的約定使用的是cieta的舊名稱,或“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仲裁”或“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的仲裁委員會或仲裁院仲裁的”字樣的,也視為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 每個仲裁機構都有自己的推薦示範條款,當事人在簽訂仲裁協定時,應當儘量採用,把仲裁機構和分會、辦事處的名稱寫清楚,以避免因約定仲裁機構而產生的糾紛。 二、約定仲裁機構應關注仲裁費用 最近上海發生了因仲裁費用過高而放棄仲裁的事例。據報導上海某進出口公司與香港某機械公司達成30萬美元的設備,貨物交付後產生質量糾紛。根據雙方的約定,此爭議應向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sccca)申請仲裁。仲裁院開庭時,上海的這家企業既未出具答辯書,也不出庭。結果仲裁院裁決上海的這家企業敗訴,並通知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賠償費、仲裁費共600萬美元(30萬美元設備貿易標的的20倍)。原來,sccca的仲裁費就高達240萬美元。但是如果當事人選擇國內仲裁,賠償費和仲裁費不超過32萬美元,其中仲裁費不超過6000美元。類似的案例在武漢也有發生。因此,在涉外仲裁中,如何選擇公正、效率、經濟的國際仲裁機構應是中方當事人關注的新問題。 國際貿易中,交易的當事人選擇本國的仲裁機構無疑對自己是較為有利的。如果雙方當事人選擇國外的仲裁機構,可以選擇具有很強權威性的一些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如國際商會仲裁院(“icca”)、斯德哥爾摩仲裁院(“scccca”)、倫敦國際仲裁院(“lca”)、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仲裁中心(“wipoac”)等。這些主要的國際商事仲裁機構都在亞太地區設立了辦公室。隨著亞太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亞太各國和地區也先後設立了自己的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如紐西蘭仲裁調解機構、澳大利亞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中國國際經貿仲裁委員會、香港仲裁中心、日本商事仲裁協會等12家。當事人在選擇這些國際或地區性仲裁機構時,應注意仲裁費用問題。

在收費方式上,我國和歐美國家的仲裁機構有所不同。cietac和地方仲裁機構採取的是集中收費的方式,所收的仲裁費包括仲裁機構的管理費用、仲裁員報酬和實際開支費用,當事人並不清楚具體的每項費用的構成。費用的多少通常按照仲裁請求金額和一定比例計算,金額越大,比例越校歐美國家採用的是分項收費方式,即仲裁機構將仲裁機構管理費、仲裁員報酬以及可能有的案件登記費等分別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向當事人收取仲裁費用。所以仲裁機構制定有不同的費用表,當事人按照相應的費用表向仲裁機構繳納。如在上述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申請仲裁,一般仲裁開始前,要求每一方當事人先向仲裁庭交一筆仲裁保證金,用於支付預計的仲裁員酬金,可預見的仲裁員的支出以及應付給仲裁院的補償費。原則上敗訴一方應當支付該補償金額和費用以及另一方當事人的費用(包括律師費用和其他花費)。但在雙方各有部分勝訴、部分敗訴時,由仲裁庭酌情決定各方當事人應承擔的費用。鑒於此,中方企業如果選擇了像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這樣的國際仲裁機構,在有較大把握的情況下,不妨破釜沉舟,積極應訴。 當然,當事人在簽訂仲裁協定時,對仲裁費用也可以進行約定,類似如"除非仲裁庭另有決定,仲裁費由敗訴方承擔"的內容,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三、約定了仲裁機構,還可以約定仲裁地點仲裁機構一般都在其機構所在地進行仲裁,但一些常設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也允許雙方當事人選擇仲裁機構所在地以外的地點作為仲裁地。這些仲裁地一般是仲裁機構設立的分會或辦事處的所在地。如去年我國當事人選擇國際商會仲裁院(iccca)作為仲裁機構的8個案例中,當事人都選擇香港為仲裁地,而沒有選擇國際商會仲裁院總部所在地法國巴黎。在我國的國際貿易中,雙方當事人在選擇了國外仲裁機構之後,是否可以選擇中國為仲裁地,法學界目前仍有爭議,但是實踐中已經有了國外仲裁機構(iccca)到中國開庭的例子。 總之,作為從事國際貿易的中國企業,熟知和運用國際商事仲裁一般知識不僅可以提高爭議解決的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商事仲裁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意思自治性、法律適用的可選擇性、“一裁終局”的迅捷性和裁決執行的有效性等優勢,最大限度地保護自身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