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公文中的歧義問題

(二)語序不當,造成被限定說明的對象不明,引起歧義。

語序是指各級語言單位在組合中的排列次序。語序不當,特別是在有多項定語存在的語句中不恰當地排列了語序,常常會有歧義產生。請見以下例句:

在主席台就座的還有幾個技術革新小組的代表。

這裡,定語“幾個”的位置不當造成歧義,既可以理解為就座的有若干個小組的代表,也可以理解成就座的是一個小組的幾個代表。

(三)語句中個別詞的詞性不明,也會產生歧義。

請見下面的例句:

作者分析了a企業集團和b企業集團在各個時期進行競爭時所採取的競爭策略的特點。

在這裡,由於“和”字的詞性究竟是連詞還是介詞很難分辨, 因此語句就同時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如果作連詞用,其句義就是作者分析了a、b兩個企業集團雙方的競爭策略特點;而如果作介詞用,則句義為作者分析了a企業集團的競爭策略特點。

(四)忽略對含義不確定的詞或詞組的限定修飾,引起歧義。

自然語言中總有一部分詞或詞組的含義是非確定性的,但在公文語句中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對它們加以限定或說明,就很容易因此而出現歧義。如在公文中常常因界定事物不同性質、不同程度和範圍的需要使用“以上”“以下”“以內”之類的詞語。實際上,這類詞語的含義就很不確定,處理上不講究,就會出歧義,而且往往是關係是非界限、政策界限的歧義。這些歧義主要出自人們對“以上”“以下”“以內”是否包含本數在內的理解不一。請見下面例句:

參加工作xx年以上的職工一年可享受10天以下的帶薪旅遊假。

對這一規定,至少兩處不確,執行過程中很可能會因此有糾紛:xx年以上是否包括xx年?10天以下是否把10天也包含在內?

了解了上述現象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會有第九十九條的規定:“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

(五)濫用省略,造成語句成份殘缺,引起歧義。

語言運用過程中,恰當地套用省略確實可使語句簡潔明快,但如果超過必要限度,濫用省略就會走向反面,成為語病並可能因此而形成歧義。與歧義有關的不恰當省略主要是:

1·省略必要的虛詞。請見例句:

經研究,縣政府同意a鄉政府報告。

這裡,“報告”前的助詞“的” 被略去後,句義至少有兩個:一是同意a鄉的那份報告;一是同意a鄉作出報告。

2·省略必要的關聯詞語。請見例句:

受託單位誤期,委託單位罰款。

這裡,因為省略了表示複句內部關係的關聯詞語,句義就既可以理解為因為誤期,所以罰款;也可以理解為如果誤期,就要罰款。而這種差別會給檔案執行結果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

3·省略必要的主語、賓語。請見例句:

局裡調撥給市紡織工業總公司一台小型計算機,又撥給了精紡分公司。

這裡,由於主語或賓語的殘缺,使句義至少有三種:局裡撥給總公司一台,總公司又轉而撥給了分公司;局裡撥給總公司、分公司各一台;局裡撥給總公司一台,又調回撥給了分公司。

4·盲目套用口語中的省略句式。人們在口語中常使用一些結構簡單的省略句式,在面對面交際的特殊語境條件下,這種省略並不影響表意的精確,但如果盲目將它們套用在書面交際的公文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現歧義。如口語中可以把“我非去一趟不可”省略為“我非去一趟”,但如果把“非堅決按市政府的指示辦不可”在公文中省略為“非堅決按市政府的指示辦”就會有歧解。

(六)多義詞、多義詞組造成語句中有關成份間的語法關係不明,引起歧義。

)級飯店總統套間的裝修標準對這一方案作出修訂後再行請示。

這是在公文中濫用修辭格引起歧義最極端的一例。檔案對一個縣處級招待所準備超標準裝修的問題,沒有正面批評,而是用了一個“反語”的修辭格,通過旁敲側擊、諷喻等間接表達了作者的意思。如此表達不僅破壞了公文所特別需要的鄭重嚴肅的色彩,而且給閱文者以過寬的聯想餘地,使其或者真的不明所以,或者可以藉此故意曲解。規範的公文文體是不允許間接表意的,因此如果對方將上述例文視為一份“規範”的、直接表意的公文,從正面去理解其含義,當然看不出,至少可以說看不出文中有什麼批評之意。由此可見,這種歧義的危害性很大,而且它往往成為“曲解”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