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和紅軍長征勝利

為了策應和等待紅二、六軍團的到來,朱德和四方面軍指戰員在康北高原度過了異常艱苦的4個月。為了節約糧食以備北上,朱德和戰士們一起吃野菜;為了準備北上禦寒物資,朱德和戰士們一起捻毛線、織毛衣;為了搞好民族團結,朱德和戰士們一起幫助藏族同胞春耕播種。

5月20日,陝北黨中央來電,對四方面軍和二、六軍團“採取北上方針一致歡迎”,張國燾接此電報,又迫於紅二、六軍團即將到來的形勢,遂於6月6日宣布取消他的“中央”,成立西北局。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終告破產。

6月底,紅二、六軍團到達甘孜附近的絨壩岔和普玉隆,朱德親往這兩個地方迎接,並分別同兩軍團的領導人談話,針對張國燾詆毀中央的輿論,澄清事實真相。他還同任弼時、賀龍商量,如何將部隊分開行動,防止被張國燾控制;給賀龍出主意,向張國燾要求支援,把原紅九軍團編到二方面軍中。

7月初,二、四方面軍分左、中、右三路縱隊北上。朱德建議:任弼時隨紅軍總部行動,劉伯承隨二方面軍行動。這是他精心考慮做出的安排:任弼時是老資格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原則性強,隨總部行動,可隨時對張國燾起制約作用;劉伯承隨二方面軍行動,可使他擺脫南下以來被張國燾排擠控制的狀況,並可從外面對張國燾起制約作用。

三大主力會師前夕的一場鬥爭

1936年8月,二、四方面軍通過茫茫草地,從川北進入甘南。這時,黨中央為策應二、四方面軍北上,令一方面軍一部向靜寧、隆德地區運動。三個方面軍形成南北呼應、夾擊敵人、實現會師的有利態勢。

但就在這時,張國燾又企圖把部隊引向青海和甘西北,想另創一個局面。朱德為實現三大主力會師,同張國燾又進行一場嚴重的鬥爭。

9月13日到17日,黨中央毛澤東等天天來電,要四方面軍迅速北出至隆靜大道,進占界石鋪及以西地段,否則將被敵截堵隔斷,朱德力主按中央要求迅速北上。當時正在岷州三十里舖開西北局會議,會議第三天,張國燾突然宣布“辭職”(他是西北局書記),朱德說:他不乾,我乾!找來作戰參謀,著手制訂北上行動計畫。當天黃昏,張國燾又同意繼續開會。會上,多數人都支持朱德的主張,張國燾只好表示“少數服從多數,犧牲個人意見”。

於是,會議通過了《通(渭)莊(浪)靜(寧)會(寧)戰役綱領》,決定“爭取與一方面軍會合為目的”。

岷州會議後,張國燾先行趕到在漳縣的四方面軍前敵指揮部,向沒有參加岷州會議的前方負責人宣傳他西渡黃河的主張,並向部隊發出停止北進、掉頭向西的命令。

朱德得知張國燾擅自改變行動部署、變北上為西進的情況,十分憂慮和氣憤。他意識到,這是關係到紅軍前途命運的大問題。他徹夜未眠,於9月22日凌晨3時致電張國燾,對突然改變計畫“不勝詫異”,“靜、會戰役各方均表贊同,陝北與二方面軍也在用全力策應,希勿失良機”。並提議在漳縣再召開西北局會議。

9月23日,西北局會議再次在漳縣召開。一向以平和、寬厚著稱的朱德,在這關鍵時刻,同張國燾展開激烈的爭論。他一再闡明:四方面軍北上同一方面軍會合,對整個形勢是有利的;現在迅速北進,可以不經過同敵軍決戰而實現會合。岷州會議決定是西北局成員集體討論作出的,張國燾即使是書記,也要根據會議決定來工作,為什麼到漳縣就完全改變了?這是關係到組織原則的嚴重問題,應當弄清楚。張國燾蠻橫狡辯說他是書記兼政委,調動部隊他完全負責,又宣傳他主張西進。

但是,張國燾的西進企圖因黃河對岸已進入大雪封山季節難以實現。在騎虎難下之際,他致電陝北:“請洛甫等同志即以中央名義指導我們”,“請求中央明令停止”西進。

9月27日,中央來電指出:一、四方面軍“合則力厚,分則力薄”。同日,朱德和張國燾、徐向前聯名電告中央:“尊重你們的指示和意見”,“決仍照原計畫東進,以出會、靜,會合一方面軍為目的,部隊即出動”,“決不再改變”。

從三大主力會師前夕的這場鬥爭中,可以看到朱德總司令在關鍵時刻,為貫徹執行黨的正確路線、為維護革命隊伍的團結是何等堅定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他為紅軍長征勝利所作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