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規劃

4、居住條件分析

村內無公共綠地,無專門的公共活動場所,社會生活單調,居民生活、採暖以山柴為主要燃料,無統一垃圾回收和處理點。村內交通狀況相對較好,6個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戶路為泥結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為主的村社路網基本形成。

5、經濟發展分析

***村屬***鄉規劃確定的蔬菜,乾果、水果規模發展區,今後鄉域經濟發展以第一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來帶動第二、三產業的發展。

農業方面,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科技投入,繼續發展以柑橘、核桃為主。在發展主業的基礎上,持續擴大南江黃羊、生豬、小家禽的種養規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問題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僅1.02畝。

(二)無支柱產業,農副產品生產規模小,市場競爭力低,二、三產業尚處於萌芽狀態,服務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積大,住房平面布局較為混亂,利用率低,土地資源浪費。

(四)公共設施不全,無農民集中活動地點,無集中綠化和安全管理機制。

(五)基礎設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統不完善。環境衛生差,禽畜養殖方式和養殖地點安排不合理,農戶生活垃圾沒有規範處理,環境污染嚴重。

三、規劃依據與原則

(一)規劃依據

1、國家與四川省的村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2、《村莊規劃標準》;

3、《全國村莊整治工作會議材料》;

4、《***鄉集鎮規劃》;

5、《***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

6、《***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7、《農村村莊規劃建設條例》;

8、國家、省、市、縣關於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

9、縣委、縣府對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要求。

(二)規劃指導思想

堅持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通過有效的措施發展村莊自身建設,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條件,提高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此基礎上達到發展經濟、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逐步發展成為繁榮、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規劃原則

1、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結合該村自然環境,資源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統籌兼顧,綜合布署該村的各項建設項目。

2、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的關係,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使村莊的各項建設規模、速度同當地經濟發展、人口增減相適應。

3、合理用地,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設,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5、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統一規劃村莊產業、綠化、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設施。

6、保護歷史遺蹟和自然景觀,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規模適度的村莊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設風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設施,生態良好的自然環境,規模發展的產業結構”的規劃原則,大力實施“村莊發展治散、基礎設施治缺、村內建設治空,村容環境治髒,農戶住房治亂,產業發展治多”,確保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變。

規劃年限:近期:XX年至XX年;遠期:XX年至2024年

四、規劃重點與基本思路

(一)規劃重點

1、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土地整合,對原有破、危房進行拆除整理,在規劃用地範圍內就近集中,規範建設。

2、完善基礎設施以及配套公建,滿足居民生活、生產的需要,鋪設給、排水管網,電力、電信、光纖、電視線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氣)處理,對村內水溝、水塘、堰渠等水利設施進行整治和修繕,村內設定公共廁所、垃圾處理點等設施。

3、對村莊環境進行整治,重點處理好人畜關係,採取適當措施美化環境,在適當地點增加公共綠地,滿足村民修閒娛樂活動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現有條件為基礎,加大科技投入,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築風貌形成,主要以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五、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標美公路進村、文明道路入戶;人飲工程進村、安全用水入戶;

農網改造進村、電視電話入戶;環境整治進村、美化家園入戶;

特色產業進村、富民項目入戶;科教文化進村、文明新風入戶;

民主法制進村、遵紀守法入戶;黨的建設進村、黨員幫扶入戶;

(二)經濟發展目標: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動字型檔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