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農業工作總結及年工作安排

XX年農業工作總結及XX年工作安排

我縣今年的農業工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中央一號檔案和中央、省、州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的農業發展要求,狠抓了各項發展計畫和配套政策措施的組織和

落實,戰勝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幹旱,促進了大旱之年農業農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為xx農業發展規劃目標的全面完成劃上了圓滿的句號。XX年全縣預計實現糧食總產9093.4萬公斤(科技數,下同),比上年增99.4萬公斤,增長1.1%;水產品總產量105萬公斤,比上年增4.8萬公斤,增長4.8%;農村勞務總收入2.32億元,比上年增0.32億元,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2305元,比上年增242元,增長11.7%。現就我縣今年及xx期間的農業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堅持把抓糧食生產放在首位,保持糧食及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穩定增長,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xx規劃實施以來,我縣始終堅持把穩定播種面積,提高複種指數,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增強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促進糧食及主要農產品生產的主要途徑。通過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耕地產出率;通過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規範化種植、農作物間混套種、糧食作物高產創建、病蟲綜合防治等先進增產科技措施的推廣和運用,提高民眾生產技能和水平;通過積極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和作物品種調優,提升糧食及主要農產品生產效益;通過組織抓好抗災、救災、減災和恢復生產等工作,有效避免或減少因災損失。五年來,我縣克服了冰凍雨雪、洪澇及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及世界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糧食連續增產,農業連獲豐收的可喜成效,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保障。特別是今年,在遭受1XX年不遇的特大幹旱,夏收農作物受災損失嚴重的情況下,全縣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幹部民眾,按照縣委、政府確立的“小春損失大春補、大春不足晚秋補”的思路,全力抓好了農業抗旱救災各項措施的落實,通過水稻旱育秧、水改旱、地膜玉米、糧食作物高產創建、糧食作物間套種等抗旱高產技術措施的大力開展和落實,確保了大災之年實現糧食增產、農業豐收。

1、糧經作物生產。XX年全縣共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3.64萬畝,預計實現糧食總產9093萬公斤、經作總產2753萬公斤、蔬菜總產4715萬公斤。分別比上年增1.14萬畝、99.4萬公斤、286.7萬公斤和72.4萬公斤。分別比XX年增4.13萬畝、887.9萬公斤、688.5萬公斤和512.2萬公斤,分別增長5.94%、10.82%、33.35%、12.19%,年均遞增1.16%、2.07%、5.93%和2.33%。整個xx期間,累計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58.6萬畝,實現糧食總產43362萬公斤、經作總產13073萬公斤、蔬菜總產21987萬公斤,比十五期間增長了19.6萬畝、3065.4萬公斤、5108萬公斤和960.2萬公斤,分別增長5.77%,7.6%、64.13%和4.57%。

2、茶、桑、果。XX年全縣茶、桑、果在地面積3.26萬畝,實現總產量502.3萬公斤,比上年增0.15萬畝和21.3萬公斤,分別增長4.8%和4.4%;比XX年增0.8萬畝和76.8萬公斤,增長32.5%和18.1%,年均遞增5.79%和3.26%。

3、漁業。我縣的漁業生產,主要以開展“稻漁工程”示範、名特優新水產品引進試驗示範養殖為重點,積極探索適宜的漁業發展方式,實現漁業生產的持續發展。XX年,全縣完成養殖水面2830畝,實施稻田養魚4050畝,實現水產品總產量1050噸,比上年增48噸,增4.8%,比XX年增477噸,增長83.25%,年均遞增12.88%,農民年人均水產品生產量從XX年的2.11公斤增至4.6公斤。5年來,全縣累計開展水面養殖1.33萬畝,累計實施稻田養魚面積3.1萬畝(其中稻魚工程0.49萬畝),總計實現水產品產量4200噸。目前,我縣的日本錦鯉、南方大口鯰、美國叉尾鮰、日本羅氏沼蝦等一批名特優新品種已獲得試驗示範成功,開始向水產養殖戶推廣,水產品養殖種類逐年增多,漁業生產穩步發展。

二)深入推進勞務活縣戰略,“培訓、就業、維權、創業”四位一體的農村勞務就業模式初步形成,勞務經濟成效明顯

xx規劃實施以來,我縣進一步強化“勞務活縣”戰略,切實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積極引導外出就業,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和維護力度,特別是在世界金融危的持續影響下,縣委政府及時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積極鼓勵農民工就地轉移就業和返鄉創業,通過內外結合,廣開就業門路,逐步形成了“培訓、就業、維權、創業”四位一體的勞務就業模式,保障了全縣勞務經濟的持續發展。面對今年的特大幹旱,縣委政府又確立的“家鄉損失外鄉補,農業損失務工補”的工作思路,認真開展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勞務輸出各項工作,認真抓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及創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