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總體方案

1、加大財政支農投入。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實施涉農資金整合,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探索土地收入分成機制,把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讓收益用於新農村建設。創新新農村建設籌資方式,保證新農村建設資金來源,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2、創新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的農村金融體系。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扶持郵政儲蓄銀行發展,培育和發展村鎮銀行和農戶資金互助組織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制定縣域內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的實施辦法。創建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扶持,鼓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3、引導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制定和完善財政、信貸等優惠政策,落實好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實行農村公益性服務設施產權改革,動員和引導工商企業、民營資本等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外資,加大對外開放力度。

4、創新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模式。建立“農民自願、籌資籌勞、政府獎補資金引導、籌補結合、多元投入”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

(三)創新農村社會化服務的體制機制

1、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扶持創辦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興辦各類專業協會、中介組織和服務中心。推進跨行業、跨縣區發展,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開放性。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允許符合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主體,承擔農、林、牧、漁、農產品加工重點工程等各類項目的建設和實施。

2、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華英模式”,著力培育一批有競爭力、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創新龍頭企業信貸擔保方式,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發展。

3、加快完善農技農機套用推廣體系。建立和完善以鄉鎮為依託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技推廣服務。積極引導、培育和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4、探索建立農業新型保險機制。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逐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範圍和品種,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公司積極開展農業保險業務,探索成立農業保險共保體。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中介體系,探索發展合作制等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組織。

(四)創新農村社會保障的體制機制

1、健全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完善惠及全體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農村藥品配送和監管。加大村衛生室建設力度。實施鄉村醫生系列培訓計畫,並按照政府購買服務原則,對鄉村醫生開展的公共衛生服務給予補助。深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工定點醫院工作,完善參合農民工靈活就醫機制。

2、建立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制度。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要求,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制。探索建立基本帳戶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統一制定城鄉社會保險關係轉移、銜接辦法。積極改進保險資金享受辦法,支持低成本的社會化養老保險服務業發展。

3、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農村低保分類實施制度,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完善低保資金社會化發放制度,確保資金運行安全。建立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和低保資金保障機制。

4、創新扶貧開發的體制機制。完善扶貧開發政策體系,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事業。瞄準貧困人口,採取有效的幫扶措施,支持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

(五)創新支持創業人才投身農業的體制機制

1、完善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體制。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建立教育、農業、扶貧、勞動“四位一體”的職業教育體制。組織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探索新時期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新理念、新途徑、新做法,推行訂單勞務培訓,積極開展涉外勞務培訓,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

2、引導創業人才投身農業發展。鼓勵機關、事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各類創業人才參與農村改革發展,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企業、高效農業莊園等。實施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歸工程”,發展“回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