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發展養豬事業的大好時機

現在正是發展養豬業的大好時機。我們應當抓緊這個時機,在總結上半年養豬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我國的養豬事業進一步發展起來。

去冬今春,全國各地根據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大規模地發展了以豬為首的飼養業,豬的繁殖很快,全國養豬數量迅速增加。但是,進入春末夏初,小豬的死亡率逐步增加,個別地區小豬死亡率一度到了50%,有些後備母豬和架子豬也發生大量死亡現象。因此,豬的飼養數量上升很慢,有些地區反而下降,只有一部分地區繼續保持了穩步上升的局勢。

為什麼在春夏之間出現了豬的死亡率增大、豬的增長速度緩慢下來的現象呢?

首先,是經營管理經驗、特別是集體飼養的經驗很不夠。我國雖然是養豬業發展最早的國家,但是,在解放前飼養最多的時候,也只有幾千萬頭,而且都是分散的個體飼養;雖然也有一些比較大的養豬戶,最多也不過養上二十頭、三十頭。解放以來,特別是大躍進以來,養豬數量迅速上升,1959年年終存欄數達到了一億八千萬頭,主要也還是依靠社員個體飼養和公共食堂、生產小隊小規模的集體飼養,一百頭以上的大規模的集體飼養只占極少數。為了大規模地發展養豬業,今年春季許多地方主要是發展了這種飼養一百頭豬以上的大的飼養場,這是很必要的。只要領導上在這方面抓得緊,及時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改進了經營管理的方法,就能獲得好的成績。有的地方領導上在這方面的自覺性還不高,沒有及時總結經驗和改進管理方法,成績就不夠好。北京市懷柔縣城關公社宰相莊豬場,由於管理得好,第一季度產仔豬三百九十八頭,只死亡十七頭,成活率達到95%。而和這個養豬場條件相同的附近幾個豬場,由於管理的不夠好,成活率只有50%。大批死亡小豬的地方,正是這些規模較大而又缺乏集體飼養經驗的養豬場。

第二,要發展養豬業,必須有具備一定條件的飼養場。個體養豬或者小規模的集體養豬,飼養場的建設是比較簡單的,是容易辦的。但是,要建設一個養百頭豬以上的大飼養場,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今年春季有不少規模較大的飼養場,建築得過於簡陋,有了這樣設備,缺乏那樣設備。已有的經驗證明:凡是領導方面抓得緊,及時解決了建設飼養場必須解決的問題,他們就把豬養得好,豬的數量穩步上升,小豬死亡率小;凡是領導抓得不緊,或者沒有認真解決建設飼養場的一些實際問題,豬就養得不好,小豬死亡率就大,豬的數量就逐步減少。

第三,養豬需要有足夠的飼料,既要有精飼料,又要有粗飼料。平均一頭豬必須有一百斤到二百斤精飼料、三千斤左右的青飼料或粗飼料。精飼料的計算是比較容易的,粗飼料的計算是比較困難的。在去冬今春大規模發展養豬業的時候,有些地區把全部農作物的秸稈都計算作了粗飼料。但是,這些秸稈作燃料不能不燒去一部分,蓋房屋不能不用去一部分,其它習慣上要用秸稈的事情還很多,秸稈不能全部算作粗飼料,只能是一部分或者一半當作粗飼料。這一點往往被人忽視,因此,飼料準備不足,一到春末夏初青草青葉青菜尚未生長成熟,秸稈又已用完,就出現了飼料青黃不接現象,這自然會造成生豬的瘦弱死亡。

第四,防疫和護理的經驗很少。個體養豬或者小規模集體養豬,由於數量少,發生瘟疫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即使發生了,也比較容易護理。數量大了,就必須有一套防疫護理的辦法,才可能避免發生瘟疫,即使發生了,也能很迅速地治療和很好地護理。今年春夏之間,的確有不少大的養豬場,經過嚴密的防治,避免了豬瘟的發生,或者發生了,也迅速得到了治療,豬只死亡很少;可是也有不少養豬場,或者沒有經驗,或者雖有經驗而未認真執行預防措施,或者在豬瘟發生後犯了官僚主義錯誤,不認真進行治療,因而造成了豬只大批的死亡。

第五,牲口是有生命的,飼養人員政治上必須純潔可靠,必須積極負責,才能把牲口養好。在大規模發展養豬業的時候,個別養豬場由於沒有認真審查飼養人員,有一些壞分子混入了飼養場,進行破壞活動。廣東兩陽縣春城公社黎明養豬場,原來養豬隊伍不純,從去年9月到年底,共死豬六百五十三頭,一百零七頭母豬只有三十八頭受孕。今年經過整頓,清除了壞人,短期內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百零七頭母豬全部配上種,3月份產仔豬三百零三頭,全部成活。這種被壞人掌握的豬場,雖然是極個別的,但卻值得很好注意,必須迅速整頓,不能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