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農機化工作總結範文

元,進一步提高了全縣農機化水平。

5、大力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近幾年我縣農業機械發展迅猛,農機作業遍及千家萬戶,為提高農機作業效率和效益,我們依託全縣各地農機大戶、種植大戶,組建各類農機專業社23個,培植農機大戶80戶,投入資金6400多萬元,擁有各類農機具3410台(套),作業面積37萬畝,創收2100萬元。影響較大的有曾令龍、董長宏、劉若崢等合作社。曾令龍組建的“京山縣親農農機化專業合作社”,擁有會員120人,機具120台(套),資產240萬元,機插作業2.7萬畝,創收160萬元,不僅在本省開展機插作業,還將作業訂單簽到了江西、湖南、安徽等地。

6、農機跨區作業效益明顯。在國家利民惠農政策的推動下,全縣高性能聯合收割機達到XX多台,農機部門積極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組織跨區機收,一是通過網路平台掌握機收市場信息,二是組建跨區作業隊對機手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和機具檢修,三是發放跨區作業證,搞好沿途服務。組建了以陳貴平、鄧高元、王識明為代表的三個跨區作業隊,共190名機手、69台聯合收割機,赴河南信陽、開封、南考、山東荷澤等地機收小麥5.9萬畝,創收290萬元。

7、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日益好轉。今年,我們就農機安全生產進行周密部署,堅持文明執法和嚴格執法,實行普法和執法相結合,使全縣農機安全生產水平穩步提高,將農機生產事故率控制在1‰以內。一是組織監理員和協管員學習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認真組織抓好年度檢審。年初監理站利用廣播電視、標語、資料、宣傳車到各鎮進行巡迴宣傳發動,檢驗機車1710台,審驗駕駛員364人,登記註冊拖拉機及聯合收割機425台,初考駕駛員374人。三是加大“田檢路查”和“雙無車輛”的整治力度,全年“田檢路查”達到180餘車次,糾正違章250餘次。四是抓好農機安全生產村建設。新建農機安全文明生產示範村3個。

8、招商引資工作成果顯著。引進項目3個,計畫總投資1個億,XX年已投入建設資金3200萬元。一是引資湖北省興隆機械有限公司與京山慶豐農機有限公司合資在新市城區綠林路投資5000萬元建設的農機大市場,投入1200萬元完成第一期征地等基礎建設,主體建築營業大廳於今年8月竣工投入運營,年計畫銷售服務收入達到5000萬元,實現利稅500萬元,安置就業人員35人,帶動相關從業人員300多人,第二期建設投入3800萬元計畫年底實施。二是引資江蘇南通富來威公司與湖北京山輕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資XX萬元的插秧機生產線。生產銷售插秧機1000台,產值XX萬元,實現利稅200萬元。三是引資黑龍江省農科院作物營養實用技術研究所投資3000萬元,在京山合資興辦一家苗甫牌壯秧劑生產企業,該項目已簽約落戶京山。

9、京山農機化信息網在全市率先開通。為了將京山農機化工作創新經驗和取得成效與全省農機同行交流推廣,同時也向市、省、部上級部門提供農機最新發展趨勢,今年,我局投資4萬多元,購買辦公設備和電腦,在全市率先開通縣級農機化信息網,共發布各類信息63條,其中被市、省、部級以上媒體刊錄達23條。

三、存在問題

1、購機補貼不能滿足廣大農戶的需求。我縣每年申請購機農戶多達XX多人,每年能享受到補貼的不到三分之一。XX年按省辦要求,補貼資金主要向插秧機傾斜,擠占其它機具資金,導致300多戶申請購買高性能大中型拖拉機、收割機的農戶購機願望落空。

2、農機技術培訓後勁不足。一是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需要上級部門加大投入,保障培訓時間和培訓效果。二是農機新技術是推動農業生產力變革的主要途徑,新技術惠及千家萬戶,需要足夠資金,建立長效培訓機制。三是要建立農機培訓基地,需要上級部門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3、農機監理車輛列管率有待提高。安全事故隱患比較突出,開展執法無工作經費,執法管理環境受限制,拖拉機保有量逐年上升而管理技術手段跟不上,有待重視解決。

4、農機管理體制不暢。XX年全縣機構改革後,農機局由一級局降屬為農業局的二級事業單位,編制、人員、經費相繼被裁編、壓縮、減少,14個鄉鎮農機管理站被撤銷、人員下崗、資產變現,形成了人散網破的局面。近幾年我局在全縣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但由於體制不暢,網站不全,嚴重製約了農機化推廣進程和效果。

四、XX年工作目標

XX年,全縣農機總動力要達到85萬千瓦。主要農業機械拖拉機要達到4.8萬台,插秧機XX台,機插秧面積45萬畝,其中早稻7萬畝,中稻30萬畝,晚稻8萬畝。建設十萬畝水稻機插示範區1個,“整鎮推進”鎮11個,“整村推進”村50個,培植機插大戶120個,舉辦機插演示培訓班48次,培訓農民10000人,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3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