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公司行銷部年度工作總結

1.無透明的過程

雖然行銷部已以建立了一套系統的管理制度和辦法,每天工作也有布置和要求,但是,僅僅是把業務人員像“放鴿子”一樣放出籠,離開了公司之後,業務人員做了還沒有做,做得怎樣了沒有跟蹤指導和檢查,全憑業務人員的口頭匯報,從而導致部分的工作、計畫、制度的執行大打折扣。

2.無獎罰的結果

業務人員幹得好與壞,差別不大,好的略有獎勵;差的,毫無懲罰,心慈手軟,“恩”“威”未並施。

3.無激勵的待遇

給每個業務人員一碗“大鍋飯”,人人都處於一種“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之中。對上進的人,沒有激勵,對懶散的人,卻有保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做不做工作無所謂的思想滋生並蔓延。

4.無監控的賬款

一方面,財務小組對各區鋪貨數額沒有控制,置管理辦法中的“飽和鋪貨量”於不顧,只要業務人員要貨就發,應收賬款額度加大,而且對每一個人的每一筆應收帳款未作及時提醒和催收。

另一方面,業務人員對對應客戶的經營動向把握不準,加大了貨款的催收難度,甚至少量的準呆帳產生。

5.無充分的權力

在選擇品種時受公司干擾太多,沒有充分的自主權,市場運作不是以需求為導向,而是聽公司“行政指令”。有好產品,沒有好廠家;有好廠家,沒有好產品,加大了操作的難度。

5條建議僅供參考

部門該如何轉型?“終端”怎樣才能贏得公司上下一致和重視?武漢辦作為部門的一份子,怎樣才能 順應這一歷史的轉折?

1.重塑行銷部的角色職能定位。

在做網路的同時,做銷量,創造利潤。通過完善終端網路來提升產品銷量。

2.建立金字塔式的行銷結構,推行低重心行銷策略。

在確保產品在終端“買得到”的同時,也要確保“賣得動”大面積地向藥店派駐自己的營業員(可兼職)。不能只保證渠道中有水,還要創造讓水流出去的“出口”。

3.調整產品結構。

產品是終端市場運作的依託,宜精少而不宜雜多。努力尋求10個左右利潤空間大的產品,可操作性強,投入既有經費保障又有利益回報,這樣終端銷售才有積極性。

4.貨款分離,變被動為主動。

業務人員主動出擊,只向客戶索要訂貨計畫,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按需供貨。貨由專人專車分送;款由對應業務人員收回,一來可以改變“一天只給一家客戶送一個品種”的現狀,提高工作效率;二來可以降低貨款風險;三來可以避免貨鋪出去又收回來。

5.改變待遇分配機制。

在完成基數任務的前提下,工資待遇下不保底,上不封頂,既給壓力,又給激勵。大膽地拉開差距,製造“貧富懸殊”,真正做到能者多勞,勞者多得。

希望有一天,行銷部能成為A公司吸引生產廠家、選擇總經銷品種的最有份量的談判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