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經濟考察報告

三、對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幾點建議

學習借鑑三縣經驗,最重要的是做好與赤城實際的有機結合,在思想觀念上實現轉變,在蔬菜、畜牧、林果的標準化生產及農村新民居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堅持發展第一,做強主導產業。涿鹿、萬全、崇禮三縣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證明,要想實現農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選擇一到幾個適合本地實際的主導產業,制定可行的實施方案,常抓不懈。就我縣而言,要藉助環首都扶貧開發和綠色經濟圈建設有利時機,積極跑部進省,爭取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業真正成為促進農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產業。把培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規模農業的關鍵舉措來抓,強化引導,建管並舉,並選準二商、戰友公司,在發展初級種養的基礎上,購進加工設備,引進先進工藝流程,以大帶小,由弱到強,逐漸發展成為北方重要的蔬菜、畜牧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二)堅持龍頭帶動,抓好標準化生產。把加快龍頭企業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圍繞蔬菜、畜牧產業,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場潛力大、產業關聯度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骨幹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科技示範戶和種養大戶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加快建設農副產品、活畜交易中心,擴建鄉鎮農貿市場,構建多層次、多功能、多類型的市場體系。

(三)盤活閒置資源,做好土地流轉。可以借鑑萬全縣經驗,發揮村兩委作用,引導農民共同參與。利用“龍頭企業+農戶”模式,鼓勵農民以土地作價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轉到農業龍頭企業或合作社手中,不用投工投勞就可以獲得比土地產出更高的淨收入。這樣既有利於龍頭企業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增加單產,也能讓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民擺脫土地束縛、放心外出務工,還能讓不願外出的農民通過在企業從事勞動增加收入。這是一個符合實際、能夠實現的多贏模式,應當大力推廣。

(四)營造良好環境,保障良性發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在技術推廣、品牌創建、行銷開拓、檢驗監測等方面增加扶持資金,著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生產能力。協調涉農金融機構,探索信用擔保機制,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及農產品行銷、加工的貸款力度,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增強農戶、業主、合作社的抗風險能力、自我造血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二是簡化審批手續。經鄉村同意,本村村民可以自主調地,須由縣農牧局備案;其他組織和個人建設種養基地的,縣農牧局審批後,由國土局備案。農產品加工企業用地,土地出讓金除上級收繳和補償村集體及農民個人的費用外,地方留成部分按標準的下限徵收。設施棚室、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設施等用地一律視為設施農業用地,不收取任何費用。同時,在信息服務、稅收優惠等方面為企業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