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進村入戶工作總結

一、思想、情感上發生了明顯變化。找到了一些與民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走出機關來到農村,由 一個機關工作人員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整天面對的由抽象的文字材料變成了實實在在的事和活生生的人,這種變化對我的思想、情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比如,同樣是對待土地徵用和農民失地問題,過去從材料和新聞上看到他們,我可能會產生一些同情;但是現在,當我實實在在面對這些事,面對農民兄弟,望著他們期盼的眼神時,我感覺到的就不僅僅是同情,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了。過去看到這種情況,我總希望別人去做點什麼,現在卻想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類似這樣的變化,半年來經常發生著,而且在許多方面正在發生著。我相信這種變化會影響到我的今後,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在三岔“三同”的日子。六個月對農村的耳聞目睹,親身體驗,與農民兄弟的促膝交談,也讓我看到了、聽到了、認識到了、體會到了市委實施“雲嶺先鋒”工程,開展“千個支部幫千村,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的良苦用心。換句話說,我們到基層鍛鍊,就是了解民情、聽取民意、關注民生,服務民利,將“三同”融入“三農”。鍛鍊我們的思想、作風、意志、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通過調查研究,初步了解了一些村情民意。“三同”期間,我比較注意調查研究。為期六個月的“三同”活動,我既要當好農民,又不能完全等同於農民。按照市委提出的“三個為什麼”(到基層鍛鍊為什麼,鍛鍊期間做什麼,鍛鍊之後留什麼),認真思考西片區發展中的一些共性和熱點問題,開展一些社會調查和走訪活動。雖然我生在農村,但長期在外學習工作,現在農村的條件、環境、現狀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僅僅憑印象、憑經驗已經不能準確把握農村工作的特點了,難以適應“三農”工作的需要。

不到農村不知道,一下基層才知道,農村工作千頭萬緒、錯綜複雜,農村工作事情非常具體,雞毛蒜皮一大堆。我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為了熟悉農村工作,我經常跟著村組幹部到村子裡看看問問,慢慢熟悉環境,經常和村幹部促膝交談,虛心向他們學習,到村子裡進行村情民意調查,了解農民關心什麼,需要什麼。

我所在的三岔村委會地處原西山鄉政府所在地,是這裡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岔村民委員會共有4個村民小組,1035戶農戶,人口3787人,人均有糧41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543元,人均耕地只有0.41畝。由於近年來開發區的開發建設徵用了大量土地,大多數勞動力外出打工,三岔農民一年時間是“一個月種田、一個月過年、十個月外出打工掙錢”。三岔屬城郊結合部,經濟相對發達,目前正抓緊小康村的建設,大多數農戶基本不乾農活或乾農活的時間很少。我所在的農戶家戶主是村民小組的副組長,土地大部分被徵用,基本上無農活可乾,針對他家的實際情況,“三同”期間,我主要是幫助他們做點家務,收割季節幫助收割穀子、玉米,輔導兩個子女的學業。對村委會的工作則盡力而為,列席部分會議,積極提一些意見和建議。針對三岔土地被徵用,農民失地、農民外出打工的實際,對三岔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和發展城郊經濟我作了一些調查,可以說,這些調查雖然是初步的,但卻是活生生的,是在辦公室的檔案材料中讀不到的。到農村後的感受是在機關里無法找到的,一些鮮活的知識也是在機關無法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