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部長講話

二是重點突破與協調推進的關係。經過多年攻關和持續推進,平原地區農機化特別是糧食生產機械化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必須看到經濟作物等農產品生產的機械化問題很多還沒有破題,丘陵山區等欠發達地區農機化水平提高仍然非常緩慢,仍是影響和制約全國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提升的最大瓶頸。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在推進農業各環節機械化協調發展方面,要繼續集中力量儘快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由耕種收環節機械化向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機械化延伸,同時圍繞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動經濟作物、養殖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業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機械化,全面服務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要繼續鼓勵農機化發展基礎比較好的地區率先發展,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對丘陵山區農機化工作的支持與指導,針對地理環境複雜、種植模式多樣的實際,按照全力普及機耕、大力發展機收、努力突破機插機播的思路,鼓勵企業研發生產和支持農民購置使用經濟實惠、輕便耐用的糧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同時,要引導其他地區農機服務組織到丘陵山區開展作業服務,推動丘陵山區機械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是農機與農藝的關係。農機、農藝都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技術手段,二者相互融合,實現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是農業科技進步的客觀規律。農機和農藝不是簡單地誰服從誰、誰適應誰的關係,而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離不開的關係。脫離農藝搞農機,是“無的放矢”,其結果必然是導致農機具“英雄無用武之地”;脫離農機這個技術載體搞農藝,再好的農藝措施也無法得到大規模的套用推廣,也無法得到渴望降低勞動強度的農民民眾的歡迎和接受。促進農機農藝協調發展,要在三方面下功夫。在能力培養環節,農藝技術人員要加強農機與工程基本知識的學習,農機技術人員要增加農藝和生物基本知識的學習,從知識結構、思想觀念上強化農機農藝融合的認識。在農業科研環節,要建立農藝和農機專家共同研究、協作攻關的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和機械作業規範,統籌工程技術和生物技術,選育適宜的品種、確定合理的種植模式,研發經濟有效的機具。在農業生產環節,要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精準化、標準化生產的需要,建立農機、種子、土肥、植保等推廣服務機構緊密配合的工作機制,組織引導農民統一作物品種、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為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

四是支持購置機具與強化公共服務關係。這實質上是農民買得起和用得好之間的關係。在農機具保有量大幅攀升之後,保證農民將所購農機用好、用出效益,必須有政府完善的相關公共服務作為保障。由於缺乏穩定投入,機耕道等農機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推廣培訓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滯後於農機裝備數量增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各地要抓住黨和政府增加三農投入、重視推進農機化的機遇,做好規劃,明確目標,找準切入點。一方面,要積極爭取有關規劃實施中安排機耕道路、場庫棚、維修站等建設內容並予以補助性投資扶持,改善農機作業通行和保養維修條件。另一方面,要把安全監管、推廣培訓、試驗鑑定、質量監督、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渠道積極爭取投入與深挖現有資源潛力並舉,重點改善縣級農機推廣機構履行技術示範、推廣培訓職責必需的工作條件,提高農機監理機構執法裝備配備水平,提高部省農機試驗鑑定機構對產品質量的鑑定檢測能力和質量調查及投訴處理能力,提高農機化主管部門技術信息、作業市場信息等實用信息收集發布能力,為農機手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優質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