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化教育培訓體會

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門茨說:“不多,只需要1萬美元。”1萬美元?就只簡簡單單畫了一條線!當時福特公司最著名的薪酬口號就是“月薪5美元”,這在當時是很高的工資待遇,以至於全美國許許多多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和優秀的工程師為了這5美元月薪從各地紛紛湧來。1條線,1萬美元,一個普通職員100多年的收入總和!斯坦門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轉身開了個清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兒畫線,9999美元。福特公司經理看了之後,不僅照價付酬,還重金聘用了斯坦門茨。

專業是一個人活在世上的謀生本領,是一個人終生就業的能力。人生的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力的能力,我們可否試問,你在報怨自己薪酬底的時候,有沒有想想你的第一竟爭力在哪裡?你有沒有別人不可取待的價值?我們要學會用商業的理論,為我們的企業創造價值。試問我們到底在為誰工作?其實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工作。自己才是自己的老闆,當我們努力工作、努力提升的時候,我們是在經營我們自己。在“魚”和“漁”面前,大部分人會盯著自己的“魚”---薪酬,而看不到自己的“漁”---經驗、能力和成長的機會,但自己經驗的增長、能力的提升才是最大的財富。因為“沒有專業,就沒有職業”。

四、 職業化從自我做起

記得一位同事在他的qq個性簽名上有這樣一句話: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在開始之後。言必行,行必果,且踐行,且提高。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有太多的誘惑,請捫心自問,你在日常工作中有沒有以下行為發生?客戶按照行業慣例,送點錢財給我也犯法嗎?外出時多開點發票,多報銷幾個小錢,很嚴重嗎?公司技術資料,我私下複製一份有什麼大問題嗎?公司不給提成,別人給提成,介紹個客戶賺點外快不行嗎?朋友求到頭上,照顧一下熟人的生意有什麼關係嗎?我給公司創造了那么多利潤,打個私人電話也是道德問題?我都離開公司了,雖然到競爭對手那裡工作了,誰還管得著嗎?公司的東西,拿點回家用,有什麼了不起的呀?錫恩培訓公司楊鵬博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他和錫恩一名同事的兩個真實故事。因為楊老師經常為全國一些知名企業做管理顧問,加之經常外出授課,認識楊老師的人自然不少。一次楊老師與一位朋友在北京一家酒店吃飯時,有位錫恩的合作夥伴認出了楊老師,走過來與楊老師熱情的打招呼後便各自進餐。當楊老師與朋友就餐完畢到收銀台買單時,收銀人員卻告訴他,有位客人已經替楊老師買過單了。當時楊老師的汗立馬就下來了,要知道這在錫恩英才公司是被視為受賄行為。於是楊老師立即致電合作夥伴,人家卻說:沒關係,這也不是什麼大事,應該的嘛!況且此人已經開車上了高速了,錢如何還給人家呢?楊老師傷透了腦筋,好在楊老師想到了合作夥伴的手機電話,於是買了張200元的充值卡充到了合作夥伴的手機上,這才了卻了一件心事。另一個故事的主角是楊鵬博老師的錫恩同事邢濤老師,因為一家企業要做職業化培訓,於是通過em發出了邀請函想私下請邢老師做次職業化教育培訓。對於此事邢老師是如何處理的呢?邢老師將em的內容轉發給總經理及客戶中心,並復自己的建議如下:“請客戶中心接管此事,我已經告訴他我們的講師不以個人名義為客戶服務,有何需求找我們的客戶中心。”錫恩總經理在em上如是回復到:“謝絕培訓機構對自己的私人邀請,而向公司轉告信息,這就是職業化。robert(邢老師的英文名)是職業化的榜樣,不以個人名義做贏利性活動,是職業道德的表現,這是很高的職業修養,我們在修煉職業化,這就好範例,大家要向robert(邢老師的英文名)學習,原則、自律、開放。”楊老師講到這裡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鼓給錫恩英才培訓團隊的,也是鼓給所有職業經理人的。所以職業化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因此請大家記住“法律是道德的底線,不道德不一定違法,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