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學習心得體會

11月29日至12月5日,我通過遠程教育系統和其他大學生村官一起參加了由省委組織部開展的“大學生村官培訓周”學習活動,活動的學習內容十分豐富,所開講課程貼近實際、貼近工作,就我個人而言確實得到了一次難得的充實自我、提升能力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通過互相交流培訓的感受,對農村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打開新的局面。本次培訓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下面我就所學的內容之一《農村社會矛盾分析與化解》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匯報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一、農村社會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來,隨著農村政策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利益關係的進一步調整,一些矛盾正逐漸顯現出來,其主要的表現及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級財務不透明容易誘發矛盾。過去,對於村級集體經濟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就是“幹部經濟”,使用權是村幹部幾個人說了算。農村財務問題,歷來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是農村工作最敏感的神經,也是引起乾群矛盾和民眾上訪的主要因素。只有把集體資金的使用和分配放到“陽光下”來操作,讓民眾了解財務收支的去向,使村級財務真公開、全公開、常公開,才有可能讓老百姓對村財務消除疑慮,既給民眾一個明白,也還幹部一個清白。

(二)落實政策不公正引起民眾不滿。目前,國家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對農村低收入家庭實行了低保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但是部分村在執行過程中,村幹部通過徇私舞弊,使自己親朋好友享受了低保和在落實良種補貼時,村幹部多報自己親友的種植面積,使得本不該享受的人享受了,而切實需要救助的人卻得不到相應的救助。民眾看在眼裡,恨在心裡,從而隱藏了一些不穩定因素。

(三)村級債務難償還導致怨氣難消。過去在集資建校、建村公益設施、墊付農業稅等費用時,村委會向村民高息借款。由於村里基礎薄弱、經濟欠發達,村委會正常運轉還存在一定困難,導致村委會沒有資金及時償還農民的借款。農民為保護自己合法權益,不定期到村幹部家裡鬧、索要借款,有的甚至採取上訪、打官司的方式尋求解決,幹群關係比較緊張。

(四)建設占地滋生不和諧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基本建設進行了較大的投入,一些耕地被占用。由於對占地農戶的補償不到位或者農戶對補償不滿意,農民出現了一些不滿情緒。例如,一個地方引進了一個企業項目,需要徵用或租用農民耕地,農民對其補償或租賃的標準不滿,認為標準低,就阻止施工單位施工;另外,在農村土地徵用中,因用地的時間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征地價格,且價格相差較大,失地農民及村民因用地時間的推移而引發了新的矛盾。

(五)不良習氣導致不安全隱患。在農村,尤其是經濟條件和文化水平滯後的地方,農民在農閒季節,經常聚眾賭博,有的打麻將賭錢,有的買地下“出小寶”,有的“詐金花”、有的“推二八”。在一些地方,有的賭博成風,有的賭得家破身亡、妻離子散、債台高築。這些不良習氣必然帶來一些不安因素。有的翻本,向莊家借高利貸;有的賭得沒錢,甚至去偷去搶,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向黑社會借高利貸最後人被逼得不知去向,有的甚至選擇了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