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學習心得體會

二、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及新農村建設的思路

“鄉村文明、管理民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個重要的標準。為此,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要從化解農村矛盾,消除不良隱患入手,奠定和諧發展基礎,這樣才能提高新農村建設質量。

(一)形成齊抓共管氛圍。在最基層的農村,化解農村的矛盾,要人沒有人、要錢沒有錢,農村的矛盾越累越多、越積越深。要使不良苗頭化解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農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真正形成化解農村矛盾的良好氛圍,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經常講和宣傳化解農村矛盾的重要性及在一線化解農村矛盾的典型和經驗。只有上下整體聯動、齊抓共管的氛圍形成,農村矛盾化解、消滅不良苗頭才會有成效,和諧的基石才能打牢。

(二)提供化解矛盾平台。矛盾從頭預防,關口前移是做好矛盾化解的有效捷徑。針對農村矛盾出現沒有規律性的特點,要建立村民說事制度,由村委會不定期組織召開民眾議事會議,廣泛聽取民眾的民意民願、敞開大門聽取民意;與民眾交流思想、交換意見,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者改之、無者加免,相互倒出心裡話,消除民眾對基層幹部的猜疑和“敵意”。要積極開創農村文化陣地、豐富農村物質文化生活,讓良好的精神文化占領農村,使一些抹牌賭博等不良習氣在農村沒有市場。

(三)排查工作常態化。要把司法調解、信訪、紀檢監察的工作重心從事後處理轉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來。做到矛盾早發現,早化解,早控制,早處理。定期對一個範圍內的不良苗頭、隱患、矛盾進行排查,建立排查檔案。鄉、村各級領導及司法調解、信訪等部門要對一個地方、地區發生的矛盾糾紛心中有數。對發生的矛盾糾紛、信訪案件要定期通報,上下左右情況溝通,並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措施,把矛盾消滅、解決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定期與個部門交流信息,協調各方面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促進問題的解決。

(四)明確化解具體責任人。按照矛盾處理化解的“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出現矛盾的要落實包案責任人,實行責任到個人。具體責任人要認真聽取矛盾產生的原因和訴求並做好記錄;然後根據矛盾人反映的問題因案施策,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對症下藥。要採取政府救助、社會救濟、民眾互助等手段,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使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以及社會的關愛。即訴求合理的問題解決到位,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行為違法的依法處理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確保矛盾化解,怨氣消化。

(五)加強村務公開透明度。全面提升“村務公開”透明度,切實保障村民應當享有的知情權,讓廣大民眾真正參與黨支部、村委會的重大決策和監督。就農民普遍關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各類事務實行政務公開,如公開村級財務、惠農補貼、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項目建設等。使民眾真正關心的問題看得懂,算得清。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辦事不公開、不民主,為政不廉的現象,有效化解農村中的熱點問題。

(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建設一個好的村班子,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特別是選好村黨支部書記,這是農村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也是農村社會和諧的基礎。要選擇政治素質好,作風正派,辦事公道,民眾信賴的有經濟頭腦的能人擔任村兩委主要領導。只有村“兩委”班子戰鬥有力,才能有效的解決農村矛盾和加快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