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1月16日、17日兩天我榮幸的參加了通化市骨幹教師的培訓活動。兩天的學習緊張而充實,北京師範大學錢教授就“教師職業的基本邏輯”進行了全面細緻深入淺出的講解。通化市第一中學副校長、市級名師劉天雲,通化縣教師進修學校中教部主任、市級名師趙金明分別就“課堂教學有效評價策略研究”、“多元智慧型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兩個專題進行了培訓。幾位專家、教授們的講座,使我開闊了眼界,眼光不再局限於一科一課。認識到教育領域涉及到的知識是如此的浩大,更加堅定了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

這些高層次的教育觀點、詳實經典的案例解說,敲打著我的心,觸及了我的思想,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感到自己平時在做的很多事情,原來只是知其然,而今是知其所以然,高興之餘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我對在教學實踐中如何促進自己的專業化成長有了一些心得:

一、認真學習多元智慧型理論,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通過學習我知道:多元智慧型理論認為,人的智慧型可以歸納為相對獨立的八種智慧型,分別是語言智慧型,數學邏輯智慧型、空間智慧型、音樂智慧型、身體運動智慧型、人際關係智慧型、自我認識智慧型和自然觀察職能。它們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進行組合,使每個人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進行組合,從而使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同時多元智慧型理論給了我們教師許多啟示:

第一,教育詞典沒有“差生”二字。

根據多元智慧型理論,學生學習困難實際上屬於"潛能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只要我們找到開發潛能的有效方法,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最佳化為學力,我們的學生一定都可以成為學業優等生。因此,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變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人際關係,將會使學生學會自主解決學習困難,為學生的今後進一步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就應當為每一個孩子搭建平台,創設情境,開掘、發展他們的各項智慧型,揚長避短,使他的智慧型形成最佳化的機構。

第二,教書——教學生,有質的差別?

這是一個基本觀念問題。以教書為主導思想,教師想的更多的是教什麼書、怎么讓學生把書的內容熟練。只有時刻想著是在教學生,才能更科學、更人性地對待我們的教育對象——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好比是一顆不同果樹的種子,但是我們經常希望用單一的方法去培養。當律師很賺錢、當醫生很高尚,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是律師、都是醫生,他這方面的智慧型是不是長項?他有沒有這方面的特長?我們往往忽略了他的個性。就像我們把橘子、葡萄、桃子都按種蘋果的方法去種,因為蘋果價錢高,就讓他長成蘋果,這是不可能的!他本來長大以後會是很好的桃子,可是因為我們沒有按種桃子的方法種,結果他的桃子結不好,蘋果也結不出來。通過評估,了解每個學生的智慧型特點,掌握種桃子和種蘋果的方法有所不同,這一點很重要。多元智慧型理論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教育必須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因材施教。

二、腳踏實地,努力建構自己的有效課堂。

在這幾天的學習中,北師大錢志亮教授及通化市教育專家獨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們在課堂上或輕鬆幽默,或嚴謹清晰,將知識的傳遞在舉手投足間完成。豐富的知識、獨特的視角、精闢的見解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也引發了我對建構自己的有效課堂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