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參加“國培計畫”培訓體會

--回歸 修煉 塑造 做自主發展的老師

一直以來,總希望自己做一個能與“好”字勉強搭邊的國小語文教師,於是,我總是非常虔誠而又執著的行走在國小語文教學的道路上。在這條道路上,我曾認真細緻的拜讀過許多語文名師的理論著作;曾通宵達旦的觀看過優秀教師的教學錄像;曾孜孜不倦的做過很多自認為有效的嘗試……可每一次,當我認真的反思自己在小語道路上的所作所為時,總覺得惶恐不安。我的淺薄和幼稚,讓我在語文教學中不知不覺犯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名:假素質真應試、假感悟真灌輸、偽國學真填鴨……每念及此,總感慚愧,也倍感彷徨。

今天,有幸聆聽了譚文麗老師和羅良建老師的講座,似乎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我這個在語文教學道路上將近迷路的野孩子,似乎在突然之間找到了回家的方向,雖然,回家的路會很曲折,但我會努力在這條道路上去嘗試,直到我真正回到語文教學的溫暖家園。

回歸質樸,還原語文教學的本色

很多時候,我們都因為片面追求一些形上學的或是急功近利的東西,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多了一些浮躁。文本細讀不夠,是我們很多語文老師共有的毛病。“一字未宜疏,語語悟其神”,而我們總是採摘了一片樹葉就覺得自己擁有了整片樹林。一篇非常優秀的語文文本,我們也許就經過了那么幾次淺薄的閱讀,就帶著它走進了課堂,這樣的課堂,注定是沒有深度的、沒有情感共鳴的課堂,是與語文根本沾不上邊的“偽語文課堂”;很多時候,我們片面的追求所謂的課堂教學效果而在語文教學中多了一些粉飾的成分。在有限的時間內,給予學生的要求太多、所謂的遊戲、探究等等太多,而忽略了課堂最重要的地方——有效。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用更質樸的方式尊重語文,潛心涵詠,用心對話,讓語文課呈現出應有的本色:思維活躍、智慧激揚、童心蕩漾、潤物無聲。

修煉自我,鍛造語文教學的能力

作為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教學能力是事關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更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和修煉,不斷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首先,我們要豐厚自身的文化底蘊,讓自己不再淺薄,其次,要拓寬我們自身的知識視野,讓自己不再閉塞;最後,要陶冶我們自身的道德情感,讓我們不再簡單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專家提出的“一個教師的十二項修煉”:修煉自己的聲音,讓他引人入勝;修煉自己的語言,讓他妙趣橫生;修煉自己的眼睛,讓他傳神豐富;修煉自己的表情,讓他神采飛揚;修煉自己的行為,讓他規範專業;修煉自己的學識,讓他猶如泉涌;修煉自己的脾氣,讓他逗人喜愛;修煉自己的個性,讓他鮮明唯美;修煉自己的心靈,讓他平和美麗;修煉自己的氣質,讓他超凡脫俗;修煉自己的靈魂,讓他崇尚聖潔;修煉自己的人生,讓他陽光幸福。

塑造個性,形成語文教學的特色

漢語言所特有的表意特徵,賦予了文字以繽紛的生命,對詞句的咀嚼品味則是鑑賞文本的一把鑰匙。如果沒有了對詞句的錘鍊,沒有了“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執著探究精神,就會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失去本該有的“語文味”。文學作品也好,套用文字也好,詞句之於文本鑑賞,就如同咀嚼橄欖,越是咀嚼得細膩,回味也就越是香甜。而同樣的文本,對於不同人來說,也會有著完全不同的體悟。所以,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應該有著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國培計畫”給我們創造的這個機會,與專家對話、與同行對話,在對話中反思,在對話中不斷成長,努力尋找最利於自身發展的道路,形成自身鮮明的教學個性。

語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語文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浪漫主義情懷,致力於語文教學的我們,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讓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不斷自主發展;有學者說過:“語文是字詞句篇,是聽說讀寫;是生活中的藝術,是藝術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是蘇東坡的“千里共嬋娟”;是余光中的鄉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熱愛語文教學的我們,更應徜徉於語文這條博大的河流中,汲取營養,收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