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培訓體會

“紅領巾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開展做“小講解員”、“小宣傳員”、“小記者”、“小保全員”、“小保潔員”的“五小”志願服務活動。

一開展實踐活動,激發樸素感情

認識需要明理,情感需要激發。少先隊要充分發揮組織教育與實踐體驗的優勢,組織隊員參觀走訪、社會調查,深化“民族精神代代傳”、“紅領巾心向黨”、“祖國發展我成長”等品牌活動,引導少先隊員了解歷史,尋訪變化,感受成就,接觸社會,學習先鋒,崇尚榜樣。讓隊員們從歷史的對比中,從身邊鮮活的事例中,從可敬可親的典型榜樣中,感受黨的英明,感受社會主義祖國的可愛,感受改革開放的成就,感受學習先鋒們的力量,從而了解黨、親近黨、熱愛黨,培養起“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樸素感情。

二加強文化建設,薰陶樸素感情。

情感需要滋養,文化哺育心靈。少先隊特有的標誌、禮儀、陣地、活動與制度等,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意義。要重視禮儀教育、加強陣地建設、開展文化活動,著力營造獨具特色的少先隊文化氛圍,讓隊員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接受少先隊的政治思想灌輸。要積極運用藝術、時尚、情感等元素,善於運用新媒體,創新發展少先隊文化的表現形式,讓少年兒童在喜聞樂見的時尚的方式中接受先進文化的影響和薰陶。

兒童為本,就是把少先隊教育與兒童的快樂、幸福聯繫起來,與發揮兒童主人翁的精神聯繫起來,與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長遠發展聯繫起來。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少先隊自下而上的參與及作用的發揮 。但其中首要的是:關注兒童的道德生成,關懷兒童的心靈世界,提升兒童的精神生命。

“整合為用”的工作理念啟示我們,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是少先隊工作的重要手段。

積極爭取社會各種力量,共同來關愛、培育黨的幼兒,做好隊的工作。

精彩來自於生動,來自於付出,來自於生活,來自於用心。 劉強 老師詳細的講述了做為一名輔導員應該注意的自身修養,合作意識,和外在形象、工作中的細節等。也明確了對於輔導員的幾點要求:站在一個大背景下選擇立足點高的主題,符合時代的要求與潮流的新的立意,貼近學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拋出大而空的東西,多從培養能力,提高一直品質,養成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長效的活動。 

華耀國 老師以少先隊屬性,實現少先隊科學發展為主題闡述了中國少年兒童先鋒隊的性質和根本任務,以及灌輸培養少年兒童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感情的重要性。

張玉勛 老師又就少先隊課題研究做了具體的講解, 陸士楨 老師就中國少先隊30年與未來發展向與會學員講述了少先隊30年的主要活動發展過程和少先隊的改革和創新。

孔屏 老師從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結合許多身邊的案例做了一場心理健康的教育講座。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二十是因為他有能力,百分之八十是因為他又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廣大學生和父母, 和 老師和同伴的關係方面講述了之間的問題,並且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對策。還要關注青少年的情緒情感,對於少年兒童缺少接納,鼓勵,缺乏成功的體驗,缺乏吃苦精神,缺乏學習動力方面所表現的異常舉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通過培訓尤其是聽了報告後,我了解到,輔導員工作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在引導學生、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比如接受系統的專業訓練、積極參加專業實踐、讓“專業”有用武之地等方面,這為以後自己的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勉勵我們要讓學習成為習慣,讓反思伴隨工作始終,輔導員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進一步發展自己。 

隨後我們去參觀了兩所省規範化學校,走進濟南市南上山街國小校園,綠樹婆娑,書香誘人,學生彬彬有禮,我們在語之韻導遊團的小導遊帶領下,走進了這所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的國小,整個學校的文化建設都是圍繞民族文化而設計布置,整個校園充盈著民俗文化的底蘊。一進校園,操場南面長達60米的民俗文化牆映入眼帘,在民族圖案的映襯下,12個以民間剪紙藝術展現民俗風情的燈箱引人注目,後院操場以“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為主題的大型寫真壁畫中可以感受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和強大的生命力。學校西牆“遨遊知識海洋”大型馬賽克壁畫,展示了新時代少年投入現代化的激流、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遊的景象。走進一樓大廳,主牆上醒目的學校辦學理念與兩側的教師風采、學校榮譽和諧統一。以“透視民俗文化,盡攬民俗風情”為主題的二樓大廳,揭示了校本課程的三項基本內容。走廊里那“遠去的風情”系列把隨著時代而遠逝的鄉風民俗帶回人的記憶。“璀璨藝術”系列把精湛的民族藝術淋漓盡致的再現眼前,二者相應,使人回味無窮。三樓以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長廊中“民族魂”系列展牌,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故事,揭示了民族發展的內在動力。“中華情”系列展牌,講述了當代中華兒女以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感動中國的真實故事,揭示了民族精神世代綿延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