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教師培訓學習體會:“鄭重其事”說骨幹

正像我在啟動儀式上所講的,我們真的應該感謝縣教育局、縣教師學校領導的重視,為全縣中國小322名“十二五”骨幹教師準備了這樣的視聽盛宴。一個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一個是娓娓道來有內涵。我之所以用這個標題,兩層含義:一是在我縣,從我知道的“十五”到“十一五”,十多年來,從來沒有這么重視對骨幹教師的培訓;二是把上午骨幹教師培訓推到高潮的是鐵嶺市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鄭重。聽鄭重書記做講座已經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講領導力的提升,本次是講骨幹教師的專業素養。為了對鄭重老師表達由衷的敬意和對教育局、教師學校領導的感謝,我決定以“鄭重其事說骨幹”作為我本次學習體會的標題。

什麼是“骨幹”?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某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實質性的成分或部分”,後泛指“在總體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我認為“骨”是“骨架”,撐起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中堅力量;“乾”就是“幹活”,我們不要把自己等同於普通教師,要在集體中起到表率作用,發揮正能量,由有勇挑重擔、敢於負責與擔當的精神。

我就想到了那樣一句話:“有能力時,就做點大事;沒能力時,就做點小事;有權力,就做點好事;沒權力,就做點實事;有餘錢,就做點善事;沒有錢,就做點家務事;動得了,就多做點事;動不了,就回憶開心的事。我們肯定會做錯事,但要儘量避免做傻事,堅決別做壞事。”一句話,人生在世就一定要做點兒事兒!做到有正義、有正氣、有正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而鄭重書記真正站在教育發展的高度,為全縣骨幹教師帶來了專家指引。圍繞教師的重要地位、專業素養和自我管理,描繪了一個專家心中的骨幹教師形象,更像是他成長的軌跡與寫真!他的講座讓我如沐春風,再次接受了成長的洗禮。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它是從民族的角度而言的,因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中華民族的復興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因為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卻常常忽視“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它是從政府的角度而言的,即要重視老師的地位和作用,因為他們是教育的具體執行著。我要說“學校大計,骨幹為本”。造就一支什麼樣的教師隊伍,造就一支什麼樣的骨幹教師隊伍,對於一所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說學校是一掛馬車,校長是車夫,那么中層領導、骨幹教師就是轅馬,馬車跑的方向是校長的事兒,快慢與否則是轅馬的事兒。務必要讓骨幹教師以點帶面,弘揚正能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學校就會健康發展!有經驗的校長一定是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吃草,而且還是草壯料肥!這些是什麼?不正是對於骨幹教師的各種培訓嗎!磨刀不誤砍柴功!

接下來,鄭書記從專業素養的角度,告訴我們課堂才是每位教師的真正歸宿!這讓我想起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骨幹教師首先是教師,那就先看專業標準吧!

xx年2月,教育部下發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並把它作為教師培訓、準入、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它包括三個維度,即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方面,共十四個領域、61條基本要求。

鄭書記主要從三個方面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即:把握課堂教學的微觀結構;營造課堂教學的文化氛圍;落實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我看就是上好自己的課,走好自己的路。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上好自己的課呢?我看主要是教學設計(備課)、教學方法的靈活選擇(教法)和三維目標的達成(目標)。這也正符合鄭書記講座的三個方面,同時也沒有離開《專業標準》。

要我看,無論是教案、學案、還是導學案,離開教師的教學設計,那都將把教學引向死潭,把教育置於死地。因為無論選擇哪種形式,都是教學活動的載體。離開了教師的精心設計,全盤照搬照抄,毫無創新,那么他的課堂教學是無論如何也提不上去的!從新課導入,到問題設計,再到重難點的突出與突破,以及課堂教學的生成,最後到給學生提供的有效練習,都應該是教師備課汗水的的結晶。既注重預設,更注重生成;問題設計更具有層次性和梯度性,更能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練習既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更是讓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尋找新知識的生成點,也為後面的教學提供鋪墊。

教學方法的選擇,既要與時俱進地吸收和借鑑資訊時代的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教學法,以及微課程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更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方法,中國古代的十大教學法,到什麼時候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這些教學中的規律性的東西,那是永遠不會變的,而且也永遠不會過時。課程標準是學科教學的綱,教學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關節點,讓整個教學充滿活力,收放自如。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得法的教學就像木偶,不僅讓教者不能得以發揮,學習者也是呆若木雞,缺少生氣!為活動而活動,為探究而探究的教學活動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