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培訓研修體會

我們每一位校長都面臨著發展的問題,面向大海,如何駛向未來,鍛造發展之新舟很重要。我們拿什麼鍛造新舟?我想我們沒道理會忽略近水樓台的身邊富礦吧。這次研修我們走了5所學校和1所幼稚園,深度的、零距離的耳聞目睹,讓我深切地感到我們這批同學個個都是富礦!能成為省名校長培養對象,本身就說明里他們都是當地教育的佼佼者和領頭羊。這次走進他們的每所學校和幼稚園,事實果然讓我深切地感受到這群同學的“名符其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次研修讓我滿載而歸,挖到了同學們大量的寶貴的富礦。

富礦一:曾劍輝校長的“無為文化”。

早上一進xx市xx鎮中心國小,正遇上學校的升旗禮,學校師生嚴明的紀律,高品質的組織,讓我們眼前一亮;隨著巡視校園,聽曾劍輝校長介紹學校發展情況,更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曾劍輝校長帶領下的xx鎮中心國小,辦學有質素!師生素養高!成果突出!非一般鄉鎮學校可比。而曾劍輝校長一學期只開兩次全體教職工會議的“無為文化”管理特別地引起了我們濃厚的興趣!“無為”的背後一定有其“有為”, “無為”是因為高度的自覺和高度的執行力使然,這和高素質的團隊和嚴謹的現代制度化不無關係, 曾劍輝校長的這種“無為”管理境界的達成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鑑。挖礦心得有三:

一是高度重視學習——“勤學、勤思”。曾劍輝校長介紹,首先,要勤學:“用好‘偷、蒙、拐、騙術”——為了改進學校的大課間,他組織老師多次到東莞大課間搞得好的學校取經;為了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出主意、花錢讓老師們把最好的信息化專家請來,並“偷師學藝”;這種學習態度和學習勁頭肯定能換來教師素質的大幅提升。其次,要勤思:曾劍輝校長認為,學校的工作千頭萬緒,每一項工作都非常重要,但你一定要有選擇,一定要考慮是不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的!”“讓學生終生受益的”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學習別人的經驗時,學會了選擇,懂得了取捨,而取捨的標準就是 “計算成本,講求效益”,取捨的原則就是:是否讓孩子發展終生受益的。所以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定為“為孩子一生奠基”!

二是善於培養隊伍——“勤教”。 曾劍輝校長的見解是:“力不到不為財”, 他著力做好“慎用、勤教、嚴絕”這些工作。於是學校實施項目管理,明確分工,每月跟進一個行政的工作,教會下屬處理每一件事情,怎樣有效落實工作;每學期跟進一個學科,了解學科發展的瓶頸問題,幫助學校的行政提高管理水平。如:怎么樣帶一個新老師,他都用文字打出來,編成《級長培訓一》、《級長培訓二》《級長培訓三》,要求級長教會新老師注意事項。就算是門衛室的電話如何接聽,他都要求負責後勤工作行政用文字列印出來,教會每一個保全隊員。

三是發展教師——搭平台。搭建教師“聽”、“說”、“讀”、“寫”學習平台;搭建“幫”、“磨”、“賽”研訓平台;採取“師徒結對”、“兩杯”大賽、“體驗成功”、“課堂觀察”等舉措;同時實行教師績效考評,激勵教師學校對所有教師按不同崗位實行月考、期考和年終考,分別對教師每個月、每學期、每學年所要完成的工作進行具體量化考核,激勵教師努力工作。在月考制度中,學校把教師常規檢查的項目與月考有機地結合,通過網上掛牌,證明人簽字,級組長審批,掛靠行政核查等方式保障學校常規工作的得到得到了有效落實,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xx鎮中心國小一行我們感悟到:有“所為”方能“無為”。可見這種“無為”的背後蘊藏著曾劍輝校長多少的用心和用功,當用心和用功積累到一定程度,曾劍輝校長就能輕鬆地甩手“無為”了。

富礦二:xx校長的“和美文化”。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xx校長的學校——深圳市濱河國小,收穫也頗多,最大的印象是其鮮明的“和美文化”。深圳市濱河國小的“和美文化”體現在內外合拍,表現的特別相輔相成。在外顯的建設方面,濱河國小無論從學校的顏色、文字、景觀無不鮮明地表現出其“和美文化”特質,深圳市濱河國小不是一所新的學校,大部分的校園文化物質建設都是xx校長改造而成的,無疑,這些外顯的文化建設改造是極為成功的。在文化的隱性建設方面,它的“和美文化”內涵建設也同樣出彩。濱河國小提出培養“和諧發展、各美其美”的陽光少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完全符合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方向是正確的;“和美文化”的辦學目標是“和在自然、美在卓越”、培養目標是“和諧發展、各美其美”、校訓是“和諧、尚美”、教風是“和悅、立美”、學風是“和樂、共美”、、、、、、這些文化符號都帶著強烈的“和美”色彩,體現了學校文化建設的“一致性、簡潔性、獨特性”等特點;和美文化強化的家校結合共建學校文化理念,使學校文化的教育性體現得更為充分;和美環境文化的構建我們採用了分年段布置和採用學生作品展示的方式,也體現了突出學生主體性和關注細節這些觀點。在文化的動態元素和體現人文性、故事性方面,濱河國小的龍柏樹的故事、體育館掛滿的學生美術書法作品、教師成長檔案、“感動濱河國小人物評比”以及校園、健康校園、數位化校園建設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