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農民增收情況匯報

(三)打造特色載體,加快增收步伐。我們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打造新農村晉星創建、縣鄉村“爭先進位”、“項目到村”、“鄉村線上”等五大助農增收工作載體。①列入市上計畫的30個五星村、100個四星村和17個四星級鄉鎮創建工作進展順利。②對全市縣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作出綜合評價,並對XX年全市所有鄉村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評估和基礎定位排名,結果彙編成冊,為各縣區樹立了趕超目標。已評定出陳倉區陽平鎮、鳳翔縣城關鎮、岐山縣蔡家坡鎮等10個十強鄉鎮,金台區陳倉鎮東嶺村、高新區馬營鎮永清村、陳倉區xx鎮杜趙村等100個百強村。③今年全市計畫實施到村項目560個,已開工建設項目324個,完成投資8000多萬元,農村基礎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④認真總結岐山縣“鄉村線上”工作試點經驗,提出了全市實施“鄉村線上”工程的指導意見。7月9日,我們召開了全市“鄉村線上”工程動員會,對此項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並對大學生村官就實施“鄉村線上”工程的基本內容、要求,以及網站維護等進行業務培訓,全市“鄉村線上”工程全面啟動實施,各項工作正在有力有序進行。

(四)建立健全機制,確保持續增收。一是領導責任機制。堅持召開季度農民增收形勢分析會,分析形勢,研究措施,改進工作。各縣區出台相應舉措,進一步加大了農民增收工作的力度。二是包抓幫扶機制。在全市黨政機關、企業和大專院校部署開展“三帶三進三促”活動,由市領導帶隊,市、縣、鄉XX多名幹部駐村開展包抓工作,26戶企業和10所大中專院校開展結對幫扶活動。三是考核激勵機制。把農民增收作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經常性檢查與集中檢查相結合,按季度評估、公布各縣區農民增收情況。市委、市政府領導率先垂範,不打招呼、不定期深入縣區和鎮村檢查縣域經濟、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工作,有力地推進了工作落實。

三、存在問題

從近期情況看,農民增收的亮點主要表現在生產積極性較高、農民工就業形勢趨好、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但還存在生豬等農產品價格不定影響、不確定性天氣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農民增收也還面臨一些困難。

一是來自農業的增收壓力增大。前三季度,糧食豐收、糧價上漲為農民增收貢獻不小。但災害天氣頻發,蔬菜、生豬等市場波動較大,農業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特別是牧業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生豬、雞蛋價格雖然在前期低谷的基礎上出現了恢復性的上揚,但幅度有限,目前大多數生豬、家禽養殖戶的繼續經受著虧損的考驗。另外,年初受低溫雨雪天氣影響,核桃、花椒等受災嚴重;進入汛期以來,部分縣區受洪澇災害影響,農民增收壓力加大。

二是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收入增長緩慢。由於家庭經營收入中的二、三產業從業人數少、起步晚、規模小,且增長緩慢。農民限於技術、資金短缺等原因,所從事行業不是很固定,導致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收入增長空間未打開。

三是擴大農民就業面臨新挑戰。“工地招工難”與“農民找工作難”的現象並存,勞動力“供大於求”與“供不應求”的矛盾突出,農村勞動力“蓄水池”作用正在衰減。農村勞動力轉移進入結構轉型期,我市外出農民工由於勞動文化程度偏低,外出從事行業多以體力勞動為主,流動性大且報酬較低,缺乏長期持續穩定收入的保證。增加工資性收入由主要依靠擴大轉移數量轉向主要依靠提升勞動者素質階段,勞務工作亟待縱深發展。

四是惠農政策增收空間減小。近幾年,國家陸續出台了一些政策補貼農業生產,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農民獲得的政策性轉移性收入增加。但隨著這些政策的陸續出台和實施,我市政策性增收的空間越來越小。

五是在全省保位次、晉位次的任務艱巨。今年上半年,我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424元,比全省高242元,與省內各地市比,收入增速居第7位(榆林增長17.3%;西安16.4%;渭南16.2%;商洛16.1%;銅川16%;延安15.8%)。儘管我們在農民增收上下了很大氣力,但增收效果還不夠好。

最後兩個月里,我們將緊緊圍繞堅持“四個第一”、實現“五大突破”、實施“率先發展八大工程”的思路目標,積極順應農民增收規律,切實發揮好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指導督促,攜手各縣區和各部門、各單位,科學促進農民增收,確保實現農民持續大幅增收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