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情況匯報

二、加大科技含量,積極推行機械化施工模式,注重效益,不斷提高農建質量。xx作為一個山區縣,小流域治理是農建的骨幹工程,工程量大、施工難度大,過去依靠人海戰術施工存在周期長、工效低、質量差、規模小的弊端,既增加施工組織難度,又不利於治理後經濟林規模發展。近幾年,我縣在小流域治理中一律採取機械化的施工形式。一台機械工作8個小時算一個台班,治理面積4畝,治理費用2400元。一個台班相當於XX人一天的工作量,成本僅相當於人工的一半。機械治理費用主要由承包業主承擔,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組織專業隊統一施工。採用機械化施工的形式,雖然過去那種轟轟烈烈、紅旗招展的施工場面不見了,但工程質量提高了,工期縮短了,規模擴大了,成本降低了。去年xx鄉4平方公里的治理面積,僅用了5天時間就高標準完成了任務。近三年,全縣農建工程每年投入大型施工機械都在15台以上,完成台班200個以上,有長治工程治理任務的田關、回車、五里橋、重陽等鄉鎮每年的小流域治理面積都在3.5平方公里以上。通過機械規模治理,為後期建設高標準的經濟林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田關鄉孫溝村從XX年開始,連續五年採取機械化施工形式,對15道嶺30條溝進行連片治理,發展經濟林1.2萬畝,全村人均15.8畝,人均收入由原來的360元增長到現在林果經濟收入32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林果專業村。

三、提高商品意識,用市場經濟理念推動農建,注重管理,提高農建效益。對農建,我們既抓工程治理,又抓後期管理;既注重生態效益,更注重經濟效益,使農建效果真正體現到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上來,讓農民真正從農建中嘗到甜頭、得到實惠,激發他們的農建熱情。在小流域治理工程管理上,一方面對荒山荒坡實行先承包後治理,落實經營管理主體,防止因產權不清、主體缺位而導致後續管理不到位,出現重建設、輕管理現象;另一方面結合xx實際,把農建與特色經濟發展、支柱產業培育結合起來,按照“市場導向、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配套適生、速生、高效的林果業,確保治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示範帶動一片,使每處農建工程都建設成民眾致富的“綠色企業”、“綠色銀行”。目前全縣農建工程生物配套率達到100%,水利配套率達到90%。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上,一方面通過改制明確工程經營管理主體,運用商業經營的方式,變水資源為水商品,保證工程維護投資和業主收益,確保工程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圍繞水利工程引導灌區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水灌溉到哪裡特色產業發展到哪裡,提高用水量,降低供水成本,使農民民眾與供水業主結成利益共同體,通過互動互促、實現“雙贏”。全縣280多處小型水利工程改制後,工程維護率和贏利率均提高了50個百分點,受益民眾提高了30%。擴大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000畝,發展水產養殖面積1.8萬畝。

四、注重持續發展,創造良好和諧農建發展環境,強化管理,運用管理新機制鞏固治理成果。xx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區,擔負著保護生態、確保出境水質的重任。在實施農建工程中,我們一手抓“治”,一手抓“管”,鞏固治理成果。近幾年來,我們在農建工作開展的同時,不僅注意運用好的融資機制和組織方式,推動農建工作的整體推進,與此同時,我們也抓好農建工程的後期管理,在治理的區域內和交付使用的水利工程,運用責任承包的方式,明確責、權、利關係,明晰產權的權屬,提高農民承包管理的積極性,強化了工程管理,較好的解決了前治後損的不良現象。達到了新治理不斷,老基地成果鞏固的目的。縣委和政府在管理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來調動承包人和經營人的積極性,一是放開開發建設權。在承包的工程區域內,承包商有開發建設的權利,可以根據市場動向調劑種植結構,自主建設和經營。二是自主擴大租賃的範圍。承包人可以在自己承包的範圍內自主的擴大承包人範圍,就是可以自己做主用擴股進行小範圍的種植項目產品的轉向。三是有權進行自己承包工程或荒坡進行自主轉讓和租賃經營。四是創優發展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衝破一切民營水利發展的思想觀念,廢除束縛民營水利發展的條條框框,改革影響民營水利發展的體制弊端,堅持民營化發展的取向不動搖,真正確立起民營水利在農建中的主體地位,著力營造一個公平、公正、有序競爭的良好環境,使民營帶動戰略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得以順利實施。五是規範政府行政行為,勤指導,多服務,不干預,放寬民營資本在農建中的準入領域。凡依法經營,照章納稅,符合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條件的民營企業和工商大戶都要鼓勵支持他們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開發建設工作發揮一定的作用。各有關部門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監督管理,提供優質服務,為民營水利在農建領域的發展壯大創造條件。六是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宣傳造勢,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在全社會形成理解、關心、支持民營企業、工商大戶投資搞農建的共識。充分發揮民間協會組織的作用,通過溝通協商,形成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互補,共同營造民營辦農建的良好環境,從而以優越的發展環境促進農建工作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