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老齡辦關於老年人生活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2.醫療保障體系薄弱,短期內很難實現老有所醫。雖然有了新農合但是報銷的金額種類不同,特別是對特困重病老年人來說,就醫仍是個老大難問題。

3.社區或政府對於老年市政設施投入較少,老年人活動沒有空間或空間較小,投入機制不穩定。

4.特困老人的救助機制缺乏長效型,需黨政重視,全社會參與和慈善捐助。

5.針對老年人事業的優惠政策少,有的政策落不到實處。

三、建議與對策

1.當前要著力解決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養”和“醫”的問題,把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來,使城鄉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2.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支付能力,適當擴大對高齡老人補貼的範圍和提高高齡老人長壽補貼標準。要加強對高齡老人的照料和保護。對高齡老人的保護,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著力解決高齡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問題。從對我區80歲以上老人社會保障狀況的分析中看出,有80%左右的高齡老人的生活仍然主要依靠親屬供養,其生活好壞依賴於親屬收入的多少和尊老、養老、助老風氣的發揚,生活保障仍然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特別是醫療保障力度尚有不足。尤其是農村中的高齡老人,收入水平低,對家庭供養依賴性強,沒有高齡補貼,生活保障不穩定,比較困難。建議加大對高齡老人社會保障的力度,我們可借鑑其他地區的做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適當擴大對高齡老人補貼範圍和提高補貼標準。發放範圍擴大到80周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建議,對高齡老人發放範圍,可先實施對9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發放津貼,然後在條件成熟後再逐步擴大。標準則應從各區的實際財政支付能力加以確定。總之,推進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為加大對高齡老人醫療保障的力度,建議實行對95周歲以上的老人、百歲老人在社區醫院看病、住院費用全免的制度。

建議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時,首先從老年人最迫切需要開始,解決生活中亟需解決的問題,比如:對70歲以上老年人每月發生活補貼;對70歲或80歲以上老年人提高看病報銷比例;擴大對貧困老年人救助範圍等實際問題,以體現改革開放的成果,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