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村建設情況匯報

地處鐵山區北部山區的熊家境村,下轄2個村民小組,是一個有130多戶600多人的小山村。東鄰下陸東方山風景區,西靠大冶鐵礦東露天采場,總面積3500畝,森林面積達85%,區域塊頭小,自然條件差,地理位置偏,經濟基礎弱。

近幾年來,我們熊家境村在市、區、街的支持下,積極探索建設文明新村的新路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創建文明新村為主線,村級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從1998年到現在,我村未發生一起治安案件,無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無一例計畫外生育。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統一思想認識,把力量合起來

XX年年初,鐵山區為了探索一條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農村文明進步,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的路子,藉助四川巴中經驗,在全區5個村中選定熊家境村作為全區文明新村建設試點村,啟動了以“六改(路、水、電、廚、廁、圈)、四化(潔、綠、亮、美)、三建(圖書室、衛生室、文體活動室)、一養成(良好文明道德習慣)”為主要內容的文明新村建設。採取區委、政府“掌舵”、農民“划槳”、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舉措,推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按照統一規劃,把水、電安到農戶家,公路修到村莊。水泥澆築的巷道連農戶,解決農民人畜飲水、用電、行路難;建衛生廚、廁、圈,實現人畜分離,有條件的建浴室;民宅達到白粉牆、水泥(石)院,一戶建成一個手搖飲水井;家家都有經濟園,達到充裕糧袋子,鼓脹“錢兜子”的目標,促進經濟發展。

不久,黃石市文明辦下發了《關於在全市大力開展文明新村建設活動的通知》的有關檔案後,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鹿獐山街道辦事處迅速組成駐村工作組,在駐村工作組的指導下,我們熊家境村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熊恭正為組長,兩委成員共同參與的文明新村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班子集體共同抓的格局。我們還迅速組織村領導班子全體成員認真學習領會市、區有關文明新村建設的檔案精神,對照檔案找差距,統一思想謀發展。“創建文明新村是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有效載體,符合廣大農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符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村領導班子形成了統一認識。按照上級提出的“六改、四化、三建、一養成”創建要求,根據本村實際,村里多次調查研究,集中民眾智慧,擬定出“分三步走”的文明創建規劃。

村民民眾是文明建設的根基,要全面推進文明創建工作,必須要取得全體村民的支持。為此,村里多次召開會議,廣泛宣傳創建文明新村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別召開了黨員村幹部會、民眾會和“知名人士”會(指經常說風涼話、愛出風頭、唱反調的人),講清道理,提高認識,把幹部民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自力更生建設文明新村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時,我們把擬定的創建方案和構想在村務公開欄中張榜公布,讓村民來評議,村領導深入到每個農戶家中,跟民眾交心談心,根據民眾的合理化建議對創建方案進行修改,使其日趨完美。

深入廣泛的宣傳和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讓村民看到了建設文明新村將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大家無不積極支持。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一股創建文明新村的合力。

二、大力發展村級經濟,讓村民富起來

創建文明新村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基礎來作支撐。近年來,我們根據本村實際,確立了“三個依託”的經濟發展思路,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

一是依託國營大型企業武鋼大冶鐵礦,借力發展。熊家境村西靠大冶鐵礦東露天采場,經過多年大規模機械化開採後,仍遺留有必須通過人工才能開採的掛幫礦和礦石富集點。我們主動與大冶鐵礦聯繫,爭取到了礦石開採權,既開拓了村民就業渠道,又為發展村級經濟實現了原始積累。二是依託山區固有的優勢,借殼發展。一方面,充分發揮山區森林面積大的優勢,改變林業生產結構,發展有特色的林業經濟,並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已建成百畝雷竹、楠竹基地,千畝油茶銀杏基地,為村級經濟發展培育了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山區利於發展養殖業的優勢,大力扶持村民發展養殖業。目前,全村從事種養殖業的農產達20戶,年循環存欄牛羊300多頭(只),發展個體經濟果木林共300多畝。三是依託東方山旅遊的品牌優勢,借勢發展。熊家境村位於東方山風景旅遊區西側,境內有著豐富的山水旅遊資源。在區、街的指導、協調下,我們制訂了加快東方山西部旅遊開發,與東方山呵成一氣的開發規劃,為村級經濟積蓄了強大的後勁。

幾年間,熊家境村的經濟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前些年,全村年產值不到430萬元,利稅不足5萬元,到XX年,全村年產值達到3200萬元,利稅超過150萬元,村民年人平均收入達3600元。

三、乾群齊動手,使環境靚起來

創建文明新村,首要就是要切實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隨著村級經濟的發展,集體經濟有了一定積累,我們就逐年增加投入,從改善生存環境入手,大力建設文明新村。

XX年,村里投資100多萬元,建成高等級旅遊公路——東景路,完善了排水和綠化設施,同時修建村組人行路3.5公里,為各村民小組安裝了路燈,實現了“大路通國道,小路連家門,雨天不沾泥,夜行不帶燈”,一舉解決了村民出門行路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