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我鎮全面建設小康示範鎮十分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裡,鎮黨委、政府將按照黨的十六屆三、四中全會和省、市丘區經濟工作會精神,克服困難,振奮精神,齊心協力謀發展,一心一意搞示範,強力推進全鎮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現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2005年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四中全會和全市丘區經濟工作發展會議精神,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思想,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圍繞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示範村建設為重點,以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三個轉變”為抓手,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努力提高城鄉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和質量。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實現全鎮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二、基本思路 強力實施“調優結構、創新機制、開放帶動、城鎮拉動”戰略,在產業結構上,做到“調優種植業,做大畜牧業,做強工商業,擴大勞務業,提升服務業”。突出“工業立鎮、科技強鎮、增收富民、確保穩定”四項重點。繼續堅持“農業抓調整,農村抓新村,城市抓擴張,產業抓融入,發展抓民營,財稅抓增收,管理抓聯動,文化抓品味,教育抓素質,黨建抓班子”。把體制、觀念、科技創新作為動力,把加強“六通三化”作為戰略重點,用與時俱進的要求和改革創新的精神,強力推進太和的新跨越。
三、奮鬥目標(含10件實事) 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12.03億元,年均增長12%,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4.31億元,年均增長13%,人均GDP達5674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50元。全鎮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在完成上述目標的同時,2005年,我們將首力實施好十大工程 1、切實抓好農民、居民素質教育工程; 2、切實抓好4個村小康示範建設和啟動2個扶貧村工程; 3、切實抓好800口“紅層找水”和1000口沼氣池建設工程; 4、切實抓好20公里通村道社水泥路建設工程; 5、切實抓好1000戶小區安置建設工程; 6、切實抓好4萬頭優質肉豬和百萬隻小家禽飼養工程; 7、切實抓好新建1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工程; 8、切實抓好城管創衛、創建文明社區工程; 9、切實抓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程; 10、切實抓好低保、農保、社保、農民工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等社會保障工程。
四、主要任務及措施 (一)以“六通三化”為手段,精心打造綿渝路現代農業示範帶,促進全面小康建設 大力實施“六通戰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一是路通,在王爺廟、佛南村、磨咀、大堰等村實施水泥路硬化20公里。二是水通,努力爭取省上立項,實施武安水庫及自流渠整治;實施紅層找水工程,打人畜飲用水井800口。三是電通,鞏固農網改造成果,農戶以電代柴達20%以上,繼續實施城網改造,確保電力暢通。四氣通,新建沼氣池1000口,開通武安集鎮天然氣。五光纖電視通,狠抓光纖電視安裝入戶,力爭入戶率達到90%以上,為民眾提供文化娛樂、科技知識和市場信息等。六電話通,新增加電話(含座機、小靈通、手機)1000部,確保信息暢通。同時,繼續實施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在紫雲辦事處建立速生楊基地,加強涪江沿岸森林資源保護,建設綠色生態走廊。 狠抓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立足鎮情,遵循傳統和習慣,集思廣益,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氣優勢,堅持高起點謀劃農業結構調整,擴大規模專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蔬菜”品牌優勢,繼續實施6000畝無公害蔬菜;改造原有3500畝果園,加強技術培訓、指導和管護,提升果農的效益;同時,通過引進名優品種、開展技術培訓、提供市場信息、加大扶持力度,繼續實施2000畝觀光農業、1000畝花卉、4萬頭優質生豬以及定單優質糧油六大基地,逐步擴大規模,不斷提升檔次和效益。積極發展農業大戶,實現生產規模化。堅持鎮、處、委黨委成員聯繫大戶制度,幫助解決1~2件具體問題,並建立健全對大戶的考核體系。在鞏固原有大戶的基礎上,今年力爭新發展各類大戶1110戶,其中縣級大戶10戶,鎮處(委)級大戶10戶,村級大戶1000戶。要積極引導和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到具有經營能力的大戶手中,通過大戶的能人帶動,推動我鎮土地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生產的集約化,使農民在土地資源轉化為土地資本過程中實現增值和增收。同時,要大力發展一批狠抓支部帶協會,實現生產組織化。各村黨支部要充分利用我鎮現有的蔬菜、水果、生豬、花卉、肉牛、水產、蠶桑以及“農家樂”和小家禽孵抱等優勢產業和專業村社,在鞏固好現有的專業協會的同時,努力發展新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各村應通過觀念、體制和環境的創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打破鎮、村區域,突破城鄉分割,促進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健康發展,根據市場需求,依託現有優勢,哪裡有協會,就依託那裡的協會,就支持那裡的協會,把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緊密聯繫起來,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維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 全面推廣新村建設,促進農村城鎮化。全面推進以“五改兩建四化”為主要內容的農民新村建設。在涼帽山、佛南、黃磉浩等城區或者城郊村,依託城市擴張和拆遷,實施“城區型”新村建設,在王爺廟、太空等壩地村和武安香樟村,實施“街村型”新村建設,在磨嘴等山地村,實施“庭院型”新村建設。全鎮新建農房均由政府負責提供設計圖紙,嚴格按新村建設要求,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繼續實施風貌工程,加大農房改造包裝力度,逐步把農業行政村建設成環境整潔、設施配套、布局合理的全面小康新農村。加快推進武安集鎮建設,建成縣級衛星小集鎮,實現農村城鎮化。 培育壯大勞務產業,促進農民生活小康化。要樹立勞務開發是實現農民增加收入最快、最便捷的第一大來源的思想,樹立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觀念,要把勞務開發作為農民增收的第一要務來抓。通過抓引導,旗幟宣明地宣傳“外出務工不僅能掙錢,而且能帶回新觀念、新技術和現代文明”,營造勞務開發氛圍;加強鎮、處、委、村、社區勞務開發組織機構建設,開展勞動力普查,隨時跟蹤掌握富餘勞動力的年齡、學歷、技術等情況,建立勞務開發信息網路;開展外出人員調查摸底,同勞務輸出中界機構和用工企業加強聯繫,積極開拓勞務市場;紮實開展勞務職業技術培訓,加強對外出勞務工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輸出者的素質和競爭力,增加就業渠道和勞務收入,樹立優良的勞務形象,打造勞務品牌;創新思路抓服務,繼續開展好幫戶助耕、法律援助,解決外出人員的後顧之憂。
(二)繼續提升和擴大全面小康示範點建設,推動全鎮奔小康 在綿渝路和縣道公路沿線集中打造全面小康示範帶,堅持分類指導,抓點連線,以線促面的原則。通過抓先進村、示範村,帶動全鎮工作,抓貧困村、落後村,促進平衡發展。按照以特色農業為支撐,以“六通工程”為基礎,以新村建設為載體,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進行總體規劃、重點突破、上下聯動、梯次推進,實行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部門配合,集中領導、財力、物力,重點培植特色產業帶動型、基礎建設帶動型、新村建設帶動型、人力開發帶動型、農業大戶帶動型、科技致富帶動型等全面小康示範點,加快全面小康建設。在繼續抓好磨嘴村11社、王爺廟1社兩個示範點的提升基礎上,抓好兩個村示範的擴面,啟動佛南村的全面小康示範建設。各處、委應該重點抓好一個小康示範社,各村重點抓好10—15戶示範戶,推動全鎮全面小康建設。
(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推進鎮域經濟民營化 充分肯定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富民強鎮、推進太和發展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努力營造適應民營經濟投資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儘可能為其做好引導和服務工作。努力推出和打造太和鎮“旅遊休閒的勝地、投資興業的寶地、商賈雲集的福地”的招商引資、開放和開發牌。繼續實行鎮黨委成員聯繫民營企業制度,落實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國民待遇和有關的發展政策。通過抓招商引資,鼓勵社會自然人投資,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辦理《再就業優惠證》等措施,擴張民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四)高舉社區建設大旗,全面啟動文明社區建設 要切實加強黨委、政府對社區工作的領導,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街道社區主辦、社會力量支持、民眾廣泛參與的推進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要高舉社區建設這面大旗,緊緊抓住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這兩個重點,努力開啟政府自上而下和社區自下而上兩個發展動力,切實做好社區建設與黨的建設、經濟建設、民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四個結合,全方位抓好以“我為社區辦實事”為主的為民工程、以壯大和增強社區經濟實力為主的富民工程、以關心弱勢群體生活為主的愛民工程、以促進再就業為主的安民工程、以創建學習型社區為主的樂民工程等五個工程。要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增強深入開展城市社區建設的自覺性和緊迫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拓創新,大膽實踐,努力把我縣城市社區建設不斷推向深入。 要把社區建設和創建文明社區兩大目標合二為一,達到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通過教育引導社區居民,爭當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等不同層面的創建活動,由點到面,連成一片,滾動發展,加快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促進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的創建,推動文明社區同創共建,真正實現“使身心更健康,讓生活更快樂”的“康樂社區”的內涵。不斷研究社區工作的新方法,千方百計讓陌生的人熟悉起來;讓勞累的人輕鬆起來;讓疏遠的人親近起來;讓困難的人得到關愛;讓奉獻的人受到尊敬。讓社區真正成為社區居民溫暖的家。
(五)加強城市管理,積極開展國家級文明衛生縣城創建活動 要積極開展文明衛生縣城的創建活動,以街道、社區為陣地建立起城市管理良性機制,繼續加強市民的文明教育、健康教育,增強文明、衛生意識,提高市民維護城鎮衛生、秩序的自覺性。要繼續落實“門前三包,門內達標”和“共駐共建”責任制,要充分調動機關單位和居民參與意識,拓展社區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增強社區的造血功能,鞏固省級文明衛生縣城成果,積極開展創建國家級文明衛生縣城活動。通過創建工作目標考核,層層簽訂責任書,把創建工作落到實處,落實到基層。認真抓好鎮市容監督大隊的管理,提高隊員的綜合素質,嚴格工作業績的考核。
(六)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推進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加強教育事業 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推進中國小布局的結構調整,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提高教學硬體裝備水平,推進現代遠程教育,打造川中教育名鎮。 健全衛生保障 加快與全面小康相適應的醫療服務、預防保健、衛生監督和健康保障體系的建立,年內啟動新型農村合作保健醫療制度。進一步改善醫療條件,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加強農村衛生、社區衛生和預防保健。繼續實施“衛生扶貧”項目,逐步杜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加強衛生保健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城鄉居民自我保健意識、防病能力和健康水平,努力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 繁榮先進文化 優先發展民眾體育,深入開展廣場文化、社區文化、場鎮文化、企業文化、機關文化、校園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動。 加強社會保障 繼續做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低保管理體系,建立退管服務功能,加快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加快建立農村大病統籌和醫療保險制度,解決農民看病難,吃藥難、因病返貧問題。抓好五保供養,確保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確保廣大人民不因災返貧。 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繼續推行政務、財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深入開展“四五”普法,嚴格執行執法責任制,堅持行政執法程式,提高政府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形成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社會風尚。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切實做好“雙擁”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抓好安全工作,努力維護社會穩定。
(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爭創“三個一流”,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特別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根本學習內容,在求深求新求實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理論學習方法,努力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幹部自身素質,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要堅持班長抓班子、班子帶隊伍、隊伍促發展的活動,深入開展“建一流班子,帶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的思路,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以“三村建設”活動載體,深化“三級聯創”、“先鋒工程”等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聯繫民眾、宣傳民眾、組織民眾、團結民眾、帶領民眾的堅強戰鬥堡壘;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發揚艱苦奮鬥,勤儉辦事的優良作風。 發展力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第一要務。
希望全鎮各辦事處、工委、各部門、村、社區要以黨的十六屆三、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按照“三個代表”要求,進一步更新思想,創新觀念,改進方法,提高效率,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堅持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迎難而進,真抓實幹搞落實,為太和鎮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建設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