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企業的立身之本

企業所體現的,不僅僅是人與物的關係,還有人與人的關係。這就意味著,企業不僅僅是生產組織、經濟組織,從某種意義上看還是社會組織、文化組織。由於人總是帶著情感去工作的,其行為帶有很大的可變性,所以,企業員工的職業操守、職業規範、對企業的忠誠度如何,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非常關鍵的。我國古代春秋時期有這樣一個故事:魯國伐宋,宋國命華元為主帥,率兵迎戰。雙方交戰之前,華元殺羊宴餉手下,以振奮士氣。當時卻未顧及他的駕車手羊斟,羊斟因此心懷不滿。待兩軍交戰時,羊斟對華元講:“那天吃羊,是你作主;今天駕車,由我作主。”說完就把帥車駕入魯國軍中,使魯軍不費吹灰之力便俘虜了宋軍主帥,宋軍遭至慘敗。這個故事聽來頗讓人感慨,羊斟只是位駕車手,工作就是駕好車,按理說並不是很複雜,但僅僅因為沒吃上一碗羊肉,就懷恨在心,在關鍵時刻出賣主帥,斷送了宋軍。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講求誠信,不應只是企業在對外交往中所必須注意的,在企業內部、在處理企業和員工的關係時,同樣要重視誠信文化的建設。人們通常只把企業和員工的關係看成是僱傭關係,並用契約和法律加以約束,這固然沒錯而且也是必要的,但人畢竟是有感情、有能動性的動物,單純依靠正式的制度安排約束員工行為只能算作強制措施,若要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需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即努力建設企業的誠信文化。為此,企業要加強員工的德性修養。人們常說“得賢傑而天下治”,即強調擇人既要賢也要傑。企業用人也是如此。在當今分工愈加細密的情況下,只要一環出現問題,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此時員工是否敬業愛崗便顯得非常重要。不僅如此,員工對企業的貢獻程度還會因這種精神而產生乘數效應,即:貢獻=業務能力×(職業情感+職業責任)。公式中的職業情感和職業責任越大,貢獻也越大,反之則越小。同時,企業還要對員工講求柔性管理。企業不能簡單地把員工當成會說話的機器,在考慮員工的物質待遇的同時也要注意員工的精神需求。事實上,有的企業已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提出了“胡蘿蔔+大棒”的管理策略,這相對以往的管理即控制是一個進步,並且確實起到振奮員工士氣、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人們越來越著重於自身價值的實現。“大棒”的作用已逐漸減弱,“胡蘿蔔”也不再是唯一的興奮劑,非物質的激勵顯得尤為重要。在此形勢下,對員工多施以鼓勵、認同,多欣賞員工的才能,讓員工在為企業做貢獻的同時自身也能產生極大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不僅來自物質,而且來自精神。誠信是相輔相成的,企業對員工做出承諾,員工也要對企業做出承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企業應努力建設誠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