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事行政年終工作總結範文

(四)加強管理,搞好服務,社會化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一是做好職工工傷認定和傷病殘鑑定工作。全年共對356名職工進行了工傷認定,進行傷殘鑑定4次208人,進行病殘鑑定2次189人。

二是做好退休審批工作。嚴格執行企業職工退休和提前退休審批標準,全年共審批職工退休544人,其中正常退休235人,病退52人,退職48人,特崗提前退休142人,農婚知青退休67人。

三是認真做好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市退管中心充分發揮社會化管理服務職能,認真做好企事業單位託管人員的養老金髮放、代發工資性補差和小病包乾費、代辦大病醫療費報銷手續等,並積極改進基礎管理設施,開發專用資料庫軟體,建立特困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檔案庫。現有託管人員15198名,其中離休幹部115人,離休家屬、遺屬93人,企業退休人員12174人,退休農婚知青864人,企業精減遺屬1909人,事業單位退休人員25人,全年收繳託管經費16181.45萬元(其中託管保障金6263萬元),共發放各項經費10586.96萬元(其中養老金9540.38萬元)。同時,認真做好特困離退休人員的節日慰問補助工作,慰問特困人員276人,發放慰問補助金14.92萬元。

三、規範勞動關係,加大執法力度,切實維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

(一)加強勞動契約制度的實施和管理工作。

深入貫徹實施《xx市勞動契約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實施勞動契約制的企業4886戶,簽訂契約的職工174719人,企業實施面和職工簽訂面分別達到82.97%和84.80%。建立勞動契約台帳企業1097戶,採用微機管理企業387家。

(二)深化工資分配製度改革。

指導企業搞好工資分配,在115家企業中探索實施了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積極推行勞動力價位指導標準,發布了工資指導線標準,公布了115個工種的高、中、低勞動力指導價位,為企業搞好內部工資分配提供了參考依據。完成了63家企業的工效掛鈎、包乾企業清算工作。對6家工效掛鈎企業、21家包乾企業、11家出口創匯企業進行了工資基數核定。對67家企業核准了年度工資總額使用計畫,核准職工人數為22916人。

(三)及時、妥善、公正地做好勞動爭議仲裁調處工作。

全年立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90件,結案288件,結案率為99%。申訴經濟標的1273.14萬元,處理經濟標的662.53萬元,其中,為職工追回工傷補助、經濟補償金等612萬元、勞動報酬82.24萬元,為用人單位追回經濟損失347萬元。加強對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指導和協作,對及時妥善解決基層勞資糾紛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加大勞動監察力度。

全年開展了6次專項勞動監察工作,超過上級考核目標的50%,檢查單位1001家,超過上級考核目標138%,涉及職工107073人次,為3943名職工追回拖欠工資473.28萬元,為144名清退職工入廠押金8.45萬元,查處非法招用童工20名,督促用人單位為4127名職工補辦用工手續,為9344名職工補簽勞動契約,為1146名職工補辦參加社會保險手續,依法取締非法職業介紹機構19家,對38家嚴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用人單位實施了9.30萬元的經濟處罰,對違法行為較輕的152家用人單位予以警告,並責令限期改正。同時,繼續做好勞動用工年檢工作,年檢用人單位1526家,比去年增加51%,並開展了“星級”企業和“十佳”企業評比工作。

四、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加強思想作風建設,黨員幹部隊伍素質有新的提高

按照市委要求,紮實開展“轉變作風年”、“調查研究年”活動,全系統深入學習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大討論活動、業務素質教育、作風行風建設專題教育以及禁賭教育和廉潔自律教育,實施了作風建設與考核獎勵“三掛鈎”辦法,進一步加大了勤政廉政和工作作風的監管力度,幹部隊伍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社會保險擴面征繳、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等各項中心工作中,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拓創新,紮實工作,把勞動保障制度改革一步步向前推進,被省勞動保障廳評為先進集體及勞動監察、勞動仲裁工作先進單位。

存在問題:一是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任務繁重,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剛剛起步,城鎮失業人數增加。二是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仍有較大難度,中斷繳費人員大量增加。三是企業勞動管理方面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和民眾投訴舉報案件有上升趨勢。四是勞動保障信息網路建設步伐不快,基層機構、機制不健全,人員編制少、任務重的矛盾突出。五是少數幹部職工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