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崗日誌 第八天

課文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教師應指導學生讀好這些重點詞語、句段,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這些語句時,要求學生反覆朗讀,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需要溫暖啊,她只有在臨死時才能得到溫暖,得到幸福,可見她所在的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啊!對小女孩產生的深深同情和對那個社會的無比憎恨已經使每個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四、“品讀”怎樣達到高效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階段目標要求也提出閱讀時要“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感受語言的優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語言”等。這一切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以“品讀語言”為核心。有效品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奠定基礎:準確深入地解讀文本

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對教材不進行準確深入地鑽研就上課,是造成閱讀教學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教師對文本的準確解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前提。我們要使學生有感悟,自己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自己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與感悟,需要我們老師去回響、去對話、去引領。從這一點上說,準確解讀文本,至關重要。

在《凡卡》一課教學中,很多老師把品讀的重點放在信的內容上,只顧引導學生品讀凡卡在城裡當學徒的悲慘,而忽視了課文插敘部分的品讀,那么就造成學生感悟上的偏差:學生認為凡卡在城裡生活很苦,但在鄉下爺爺那裡很快樂。實際上處於社會底層的凡卡在城裡是死路一條,在鄉下的日子也是過不下去,這一點只要仔細品讀文中的插敘部分就能體會到。在插敘部分,寫了爺爺巡夜的情景和祖孫倆砍聖誕樹的經歷。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由於爺爺是守夜人,凡卡的童年生活中甚至沒有一個小夥伴。在嚴寒的季節,凡卡幾乎凍僵了,但還要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爺爺也是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把唯一的小孫孫送走。如果教材把握不到位,學生的品讀必然膚淺,感悟停留在淺層次。

2 、抓住重點:合理確定課時教學目標

每一篇文本都有它的使命,有它承載的東西,大塊上說就是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講讀一篇課文時如果面面俱到,勢必會造成閱讀教學效率的低下。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必須合理確定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圍繞文中關鍵之處、精彩之筆深入品讀,以點帶面,逐步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

合理確定可是教學目標,要循序漸進,一課一得;要因文而異,區別對待;要最佳化程式:找準品讀著力點;要找準切入點,抓住關鍵點;要落實拓展點等等。

五、“高效課堂” 需要師生配合共同打造

離開了師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談,所以我們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課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呢?

第一,我們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朋友式的師生關係,我們才能知學生之所想,知學生之所需。只有解決了學生的思想問題,他們才會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第二,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師生關係。我們只有充分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同樣,我們也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理解學生,才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高效的課堂離不開融洽的師生關係。融洽的師生關係則會促進高效課堂的落實。它們是相互影響,相得益彰的。

“以讀為本,品讀感悟”高效課堂的打造,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老師們創新以前的教學理念,弄清楚“高效”的真正意義,弄清楚如何一步步去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