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培訓學習筆記:課程與教學理論發展的軌跡與啟示

科學化課程開發理論發展的里程碑(1-3-2)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課程理論專家、評價理論專家泰勒對科學化課程開發理論起里程碑作用。他所提出的泰勒原理被當作課程研究的範式。由於泰勒對教育評價理論、課程理論的卓越貢獻,被譽為“現代評價理論之父”“現代課程理論之父”。

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績測驗的編制》,確立其評價原理;1949年,又出版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確立其“課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基本原理”統稱為泰勒原理。

⒈ 八年研究和泰勒原理【連結內容(二)】的產生

以博比特、查斯特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在建立了專門的課程研究領域並且提出了若干編制模式後,也顯示出了自身的局限性,特別是他們視學生為原料。視學校為工廠的傾向,受到人們的批判。另外,杜威對傳統教育的批判,他的教育和課程實驗及其思想理論成果也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看法。這為泰勒研究課程提供了廣闊的經驗背景,使泰勒又可能比較全面冷靜地思考和借鑑這些完全不同的改革和理論成果。

泰勒理論產生的更直接的原因使“八年實驗”。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蕭條,許多學生畢業後難以找到工作又返回學校,可他們不打算升入大學,對中學課程不感興趣。面對此種情況,中學的校長和教師認為應當重新制定普通中學的課程和教學計畫。“八年研究”正是為此而進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致力於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編制一套更統一、更連貫的課程。泰勒本人擔任實驗的測量評價小組負責人。

⒉ 泰勒原理的主要內容

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提出了關於課程編制的四個問題,之後被稱為泰勒原理。在世界範圍內課程領域的理論和實踐中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影響。

這四個著名的基本問題是:

第一,學校應該達到哪些目標

泰勒首先論證了教育目標的三個來源。泰勒認為課程設計和編制的首要任務就是確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然而,許多計畫都沒有清楚地界定教育目標。泰勒認為教育目標應當來源於三個方面:對學生的研究;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學科專家對目標的建議。“任何單一的信息來源都不足以為明智而又全面地選擇學校目標提供基礎。”

其次,確立了教育目標的篩選原則。必須對依據上述三個目標來源得到的目標其進行篩選,以剔除不重要的和相互矛盾的目標。其篩選原則有二,其一是“學校信奉的教育和社會學的哲學”,即最基本的社會價值觀。第二個是“學習心理學所提示的選擇教育目標的準則”,即指學校的教育目標應當是根據學習心理學可能達到的。

第二,提供哪些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

泰勒所指的學習經驗不僅是課程所涉及的內容,也不僅是教師所從事的活動,更不僅是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與學習對象及環境、條件的相互作用。泰勒為學習經驗的提出和選擇制定了五條原則,並提出了有助於達到教育目標的學習經驗必備的四個特徵。

選擇學習經驗的五條原則如下。

⑴學生必須具有使他有機會實踐這個目標所隱含的那種行為的經驗。

⑵學習經驗必須是學生由於實踐目標所隱含的那種行為而獲得滿足感。

⑶學習經驗所期望的反應,是愛有關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的。

⑷有許多特定的經驗可以用來達到同樣的教育目標。

⑸同樣的學習經驗往往會產生幾種結果。

有助於達到目標的學習經驗所必備的四個特徵如下。

⑴培養思維技能的學習經驗。

⑵有助於獲得信息的學習經驗。

⑶有助於形成社會態度的學習經驗。

⑷有助於培養興趣的學習經驗。

第三、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

泰勒提出了組織學習經驗的主要準則,即連續性、順序性、和整合性。連續性是指“直線式地重申主要的課程要素”。順序性是指“把每一後繼經驗建立在前面經驗基礎之上,同時又對有關內容作更深入、廣泛的探討”。整合性是指“課程經驗的橫向關係”。

泰勒還將學習經驗分成了三個層次,並進一步提出完成學習經驗從最高層次到最低層次的編製程序。

第四、我們怎樣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

泰勒是將評價正式引入課程編制過程的第一人。在課程評價過程中,同樣重視課程目標的重要性。評價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計畫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泰勒認為評價有兩個重要方面,第一,必須評估學舌功能的行為;第二,任何時候都必須包含一種以上的評估,這樣才有可能確定所發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