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隨筆:我們走在漫天的白雲下

三下鄉,這個名詞對於大一的我來說還過於陌生,帶著各種好奇的心情,我參加了我院xx學年的三下鄉活動。其實,我打聽過具體的情況,說是最多兩天就能回來,結果我們一天之內完成了兩天的活動,晚上就提早趕回學校,也就是只用了一天時間。那為什麼是“三下鄉”?而不是“一下鄉”亦或者直接說“下鄉”?不過,後來我想到一個還有那么點道理的原因。自認為“三”是一個代數詞,並不是只有三次或者一次,而是表示很多次,也就是很多次下鄉的經歷,也許也是說明每年我們都會去為中國的鄉村服務,為國家的發展,為xx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貢獻出我們自己的一點點正能量。

我覺得這更像是一次旅行,坐在學校大巴上,由於早上5點多起床的原因,總是充滿了困意。第一站是山河街道敬老院,我在座位上思索著來到敬老院將要發生的事情,幫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文藝演出……路旁的綠樹、車輛一次次閃過,天空那幾片白色的雲,原來真有棉花糖……最後就記得旁邊的同學為我蓋上他的衣物……

陽光灑在雙眼旁,能感覺到無比溫暖的幾道光痕。再次清醒來已經進入一個類似於小鎮的地方,倒是和我老家的集市有幾分相似。本來不怎么寬的柏油路旁擠滿了賣東西的商販,再加上人來人往,我們的大巴明顯有些吃不消,艱難的穿梭在人群中。如果說換位思考,我在9歲那年沒有跟著父親去新疆,現在也不會得到這種安逸的大學生活。在集市上看到“長春工程學院”這幾個字樣的車,何況這車還是那么大,那么少見,絕對能讓我大吃一驚,觀望半天,甚至追著大巴一看究竟。

車子拐進一個大門,走出來一個打扮的很有型的中年男子。白色襯衫,黑色西褲,黑色帶孔透氣皮鞋。襯衫塞到西褲里,顯出來襯衫的一個個褶皺,系了一個帶國 徽的白扣黑色皮帶。個子不太高,一米七左右,皮膚稍黑,喜歡一隻腳在前一隻腳與上身平行的站立姿勢。他給司機打著不太嫻熟的手勢,指揮著大巴一點點前進。這一幕打斷了我方才的回憶,心想:“應該是到了”。我拿出心愛的相機,走在有序的下車隊伍中,不時張望著車下的情況:地是沙土和石子混合鋪出來的,好在前幾天下過雨,地面還挺濕潤,如果真遇到好幾個月不下雨的情況,估計一颳風都能吹出來一堆堆的沙土。

我們的同學很熱心,從大巴上抬下來送給敬老院的麵粉和食用油。和老人們談心、幫老人們打掃房間,開始忙活起來……大家從大巴上取下來所有的設備,在食堂構造出來一個臨時的表演場地。我最喜歡的就是拍人像,更喜歡看到大家忙碌的場面,不停的按動著快門,調整光圈、速度、鏡頭伸縮,每當收穫一張“偷拍”到的照片,我都會暗暗自喜,那種自然的眼神,嚴謹的臉色,雖然動作被定格,但似乎這就是一張活動的鏡頭,心裡似乎就有一種我要做好這件事情的信念!表演過後,我們收拾東西,由於執行拍照任務,我是最後出來的,一位老奶奶看到我們,不停的說著:“歡迎你們下次再來,歡迎你們下次再來……”讓我感動不已……她行動不便,我們抬著音響已經到達大巴旁邊,她還在食堂門口揮著手……

在通往下站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著這件事情。是否建立敬老院是一個錯誤?如果兒女都陪在他們身邊,何必來這種地方?就和那位老太太一樣,那句“歡迎你們下次再來”是不是隱含了無數的寂寞和孤獨?是不是也給我們這些年輕人一個犯錯誤的機會?而使中國從古至今的孝道葬送在我們手裡。我真不敢想像,如果隨著人們對於利益的追求,敬老院的數量不斷上升,那不就意味著天下兒女在一個接一個的犯錯。自認為:父母是要孝敬的,因為我們的整個軀殼都是他們的!能否用那句姚明拍的公益廣告裡面的一句話來說這件事情呢?“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我們走在漫天的白雲下,盡情的邁開步伐。手中探望別人的沉重物資已經無法阻止我們前進,我們說,我們笑。從遠處路口看上來,不免看到兩條細長紅白相間的背影穿梭在茫茫玉米地之間的小路上。路過偶爾幾個還在翻蓋的新磚瓦房,走到一個籬笆圍牆的小院門口,院子裡種滿了各式各樣的東西,留出一條不怎么寬大的小路,可能由於前幾天下雨的原因,路上已經滿是稀泥。主人公在路上墊上幾塊磚頭,不過走起來還是比較費勁,如果一個不小心估計就會失足踩在稀泥里。我們送上慰問品,在這間住了很多年的破舊木屋裡面展開工作。

時間不盡人意,我們和主人道別。主人為盡地主之誼,在我們臨走之前強硬的塞給我們幾根非常大的黃瓜,沉甸甸的。該藏了幾分沉甸甸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