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民情日記

近期,xx駐村幫扶組、村黨支部、村委在鄉黨委、政府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幫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駐村幫扶組能力有限,面對村內眾多的特困家庭,有心無力,急在心上。為此,xx駐村幫扶組黨支部、xx村黨支部、xx村村民委員會向社會各界人士倡議,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和扶貧濟困、扶危濟難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本著自願的原則,積極伸出援手,踴躍捐款,為改善xx村特困民眾的生活奉獻你們的愛心。

我們堅信,你們的點滴愛心將是特困民眾生活的源源動力;我們保證,你們的點滴愛心將如實化作清澈小溪,滋潤著xx的特困民眾。

xx駐村幫扶組黨支部

xx村黨支部

xx村民委員會

xx年11月6日

(晚22時於xx鄉人民政府)

11月7日星期四  天氣晴

今天是立冬。清晨站在馬主任家的門台上,一股寒氣撲面而來。遠眺對面的大山,像一尊泥塑大佛,在晨靄中若隱若現,還玩起了網路上的“隱身”。近處的山峰一片蒼白,唯有對面山坡上退耕地里的山杏林還是一片紫紅,使人不由的想起小時候學過的課文《香山紅葉》。可是冬日的高原山村,哪能和風景如畫的香山相比啊!

看著眼前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冬日景色,我想起了10多年前在艱苦的化隆卡力崗山區工作的情景。那時,每天早上起床上廁所,抬頭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對面這樣的大山,荒涼而又貧瘠。雖說我們是在鄉政府上班,但是鄉政府所在地還比不上現在的許多農村,沒有街道、沒有商鋪、沒有班車,有的只是鄉政府、衛生院和學校三家孤零零的機關單位。全鄉只有一部電話,就在我們鄉政府辦公室。不管是鄉機關幹部還是老百姓,不管是公事還是私事,都用這個電話,那可是真正的“全鄉通”。在那工作的三年多時間裡,讓我吃了不少苦,同時也磨礪了我的意志。10多年過去了,那裡的一幕幕還時常閃現在我的腦海里,有時還幻成一幅幅圖畫,深藏在我青春的記憶深處。每當回憶起那時的工作,我感到了一絲慰藉,那就是沒有虛度青春時光。

“啪啦啦……”,一群鴿子起飛的聲音把我從回憶里喚回了眼前。村主任家門前的打穀場上堆滿了前些日收割的玉米棒子,不時有三五成群的鴿子和紅嘴鴉來偷吃玉米。每當這時,我都會使勁撲趕,可是善良的村主任總是笑著說:“別趕,莊稼成了鳥兒能吃多少?”,我們又相視而笑。

剛吃過早飯,我聽門外有個老人在扯著嗓子問:“工作組在家嗎?”,我心裡“咯噔”一下,莫不是昨天村支部馬書記和老謝所說的xx鄉“頭號”人物冶努海吧?聽他們說這老人不是個善茬,是鄉上乃至縣上都有名的老上訪戶。反映的問題都是“老掉牙”,沒影的事,像祥林嫂一樣月月鬧、天天喊,為的都是向村里、鄉里和縣上要救濟。鄉里和村里也經常救濟他,可是這樣一來,有一次若不給,他就要鬧,就要到縣上上訪,整的鄉政府都沒脾氣了。但他們都公認這個老人家裡確實困難。

馬主任一看窗外就說:“又是冶努海”。我們迎出門去時,他已走到院內。他的身上穿的乾乾淨,花白的鬍子也捋的整整齊齊,看上去很精神,這與我想像中的不大一樣。見到我,他抓住我的手說你是工作組的嗎?我畢恭畢敬的說是,順便讓他進屋。走進屋內剛坐定,他就迫不及待地說他冤枉,沒法生活。他的嗓門很高,不知道的人一聽會以為他是和人吵架。我一邊聽,一邊安慰他不要著急,慢慢說。他說他原先在村里居住,是鄰居挖斷了他家出行的路,他才迫不得已到xx下的安家村,借住人家的房舍。家裡共有七口人,她老兩口和兒子、兒媳及三個孫子。老伴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下不了炕;兒子前些年也患腰椎病,如今癱瘓在床;兒媳離家出走多年,不管家裡人;老大孫子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在外打零工,老二、老三孫子都已成人,但都不聽話,掙了錢自己花,不管一家人的死活。

等到他的話說完了,已足足有30來分鐘了。說句實心話,聽了他的這些我從心底覺得他的家裡也夠苦,真的感到讓人痛心。其實我也從昨天就了解到他沒家,家裡確實很苦。但是他說鄰居挖斷了他家出行的路,這據村民們反映純屬編造,是他慣用的藉口。不管是藉口還是虛構,我是第一次接見他,一定要聽完他說所說的這一切。最後,我問他有什麼要求和意見?他說處理鄰居挖斷他家路的事,接下來就是說日子沒法過,給與救濟。我首先說對他我們很同情,也提前了解了他家的情況,以後我們一定想辦法幫扶。至於處理鄰居挖斷路的事,我說那不是我們駐村幫扶組份內的事,也管不上。聽到這裡,他說:“這事你們不管也可以,我只是希望你們能在生活上救濟”。我說一定會的。他也不逗留,急匆匆地走了。

接下來,我們駐村幫扶組又開始了一天的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