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節近代發展介紹

1949年以後,《人民日報》每年發表“三八”國際婦女節社論,該社論成為了“由全國婦聯主持的代表國家行為的‘三八’節大型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8],顯然,自大革命以來,以“三八”國際婦女節為重要載體開展婦女工作的傳統在新中國得到了很好的繼承。

1960年以來對“三八紅旗手”和“三八紅旗集體”的評選與表彰活動,更將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女勞模”為象徵的“新中國婦女”形象賦予了更明確的性別屬性。“三八紅旗手(集體)”的評比活動始於1960年,1960年1月29日《人民日報》提出了評比標準。而1960年2月15日的《人民日報》通知中進一步指出該評比活動的意義在於,“全國婦女一定要人人樹雄心,個個立大志,爭取成為紅、勤、巧、儉的社會主義勞動婦女,為完成和超額完成1960年國家建設計畫,為高速度建設社會主義作出更大的貢獻。1960年3月5日,由全國婦聯等9個團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舉辦的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表彰和鼓勵一萬個(實際是10002個)“三八紅旗手”(6305名)和“三八紅旗集體”(3697個)的廣播大會在北京舉行。現 在的人們已經很難想像這個廣播表彰大會之盛況空前,“從邊疆到內地,從沿海到山區,我們遼闊廣大的祖國就是廣播大會的會場。參加大會的有一億二千萬以上的各族各行各業的婦女。”

雖然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全國婦聯業務工作在文革期間基本停止,《人民日報》從1967年開始不再發表“三八”社論。但以康克清、鄧穎超為首的中國的婦女工作領袖們鍥而不捨又充滿智慧的努力,使這一傳統在1973年得以恢復,這與中共中央重建婦女組織、再度重視婦女工作的進程完全契合。1978年3月4日,全國婦聯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首都各界婦女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的座談會,在文革期間中斷的“三八紅旗手(集體)”的評選活動在1979年得以恢復——使得1924年以來,“三八”國際婦女節作為中國婦女運動和婦女工作重要場域的傳統得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