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三實”專題黨課講稿:努力推動“四個全面”

(四)“三嚴三實”的重大意義

“三嚴三實”既借鑑了古代吏治規律,又融入了更多的時代價值觀;既堅持了黨的優良傳統,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建設理論,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嚴從實的鮮明執政風格,是黨員幹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

第一,“三嚴三實”是加強作風建設的行動指南。它從錘鍊黨性、用權為民、為政清廉、求真務實、敢於擔當、公道正派等方面,深刻闡明了作風建設的新要求,體現了內在自覺與外在約束的辯證統一,為深入推進作風建設樹立了新的標桿,是全黨加強作風建設的再整裝、再啟程,彰顯了我們黨一鼓作氣抓作風、馳而不息改作風的堅定決心和恆心。

第二,“三嚴三實”是打造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的內在要求。它從精神支柱、價值追求、行為規範等方面,全面闡述了新時期優秀黨員幹部的精神特質,既是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則,也是幹事創業的行動準則,為加強執政骨幹隊伍建設提供了“導航儀”和“標尺”。

第三,“三嚴三實”是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保障。它從思想層面和實踐層面對黨員幹部的精神狀態、謀事理念、工作方法等作了系統精闢的概括,既提振了攻堅克難的精氣神,又指明了幹事創業的方法論,為我們搶抓機遇、破解難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二、落實“三嚴三實”要求,讓轉變作風成為自覺行動

近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巨觀環境,我縣能夠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得益於政治生態的最佳化,得益於廣大黨員幹部始終有那么一股奮發有為的精氣神。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上下嚴格執行八項規定,認真踐行民眾路線,堅決反對“四風”,黨員幹部作風明顯好轉。尤其是我們從管住項目資金的分配,到系列規範化管理,很多制度都發揮了“籠子”作用,起得了好的效果。可見,好的作風、高的境界,是“育”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好的制度在於執行,執行在於嚴格,不縮水,更不能放水,否則,一處弛則百處懈。

但對照“三嚴三實”的要求,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一些黨員幹部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還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為“十個不認真”:一是學習不認真,對國家、省市的政策、檔案,學習不深、鑽研不透,把握不準確、不全面。二是調研不認真,調研時聽匯報、看典型、看亮點多,存在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為調研而調研的現象,沒有真正找準事物的內在矛盾、結症,沒有深入研究把握縣情。三是落實不認真,對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有的馬虎了事、應付差事,抓而不實、抓而不緊、抓而不常;有的落實工作走過場、“擊鼓傳花”,遇事“難”字當頭、遇難“退”字當先;有的搞選擇性落實,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首先考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么不執行、要么變通。四是結合不認真,有時機械地以上級政策為藍本,不能很好地把上面的政策與縣內的實際情況,與本部門、本崗位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導致執行效果打折扣。比如有些工作、事情,領導不出面協調就推動不了、解決不了,而領導一出面,馬上就解決了。五是守時不認真,工業經濟時代強調的就是守時、效率,這不僅適用於公司、工廠工作人員,更適用於機關工作人員。少數領導同志缺少時間觀念,上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有時在單位找不到人,在基層也找不到人;有的單位不能嚴格執行上下班、請銷假制度,甚至一到節假日就沒人值班。六是遵紀不認真,少數幹部把法與刑等同,認為不觸犯刑法就行,但紀律觀念淡薄、規矩意識不強,工作該匯報的不匯報,該請示的不請示,奉行庸俗哲學,游離於組織管理之外。七是管理不認真,單位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是不行的。有的單位管理制度沒有制定,有的單位有制度,但是太空泛、不管用、不實在,有的單位制度有效,但執行不到位。八是財務不認真,現在這個時代,既是講創新的時代,也是講規矩的時代。去年,我們組織開展了財務大檢查,重點查“四亂”(亂髮錢、亂開支、亂撒錢、亂建設),情況有所好轉,但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對於有規矩不執行的,必須堅決糾正。九是表率不認真,極個別領導幹部馬列主義對人,自由主義對己,雖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但不能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堅持原則。十是監督不認真,監督體系包括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政協監督、司法監督,以及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存在好人主義,失之於寬,致使警示作用發揮不夠。我們強調自律,更要強調監督。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三嚴三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忠誠乾淨擔當”沒有真正落實到位。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對自己狠一點”,始終謹記“三嚴”,遵循“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