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過冬——中隊主題活動

六、 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召開家長會,使家長先明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套用實驗研究的大概情況,知道孩子參與此項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孩子參與此項研究活動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哪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2、制定活動詳細計畫。

3、確定階段性成果評價的主體和評價的方面,制定評價量表。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次學習活動來源於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合理需要又不斷繼續深入下去。這是一個正在生長的活動,因為直到最後,學生仍然有問題,還要繼續進行研究。它是語文實踐性活動,又上一個跨學科的活動,學生在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接觸到科學、生物等各學科。

在學習了課文《小動物過冬》之後,學生提了很多問題:青蛙冬眠的時候還吃東西嗎?青蛙在洞裡怎么呼吸,那裡的氧氣被它吸完了怎么辦?小燕子要飛到南方的什麼地方?小蜜蜂冬天躲在哪裡過冬?這說明學生具有很強的探究意識,於是,老師就引導學生回到家裡在家長的幫助下,利用各種方式去查一查,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又有學生提出想實地考察,有學生提出還想了解其它小動物過冬,於是活動又深入了一步。

指導學生活動

第一周

學習課文《小動物過冬》,根據學生想要了解更多的關於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過冬知識的願望,布置學生利用這一個星期的時間,可以看書、上網問家長,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了解小青蛙、小蜜蜂和小燕子是怎么過冬的,(每個人選擇一種小動物)一個星期以後全班進行交流。

請老師或者家長幫助整理蒐集到的資料。

有些學生對研究小動物過冬非常感興趣,老師幫助他們組成研究小組並進行長期的研究。成立小組首先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有相同興趣的學生自願組成小組,老師再根據組內學生的語文水平、思維的靈活性、實際操作能力、組織能力進行調整,儘量使成立的小組包括各種能力的學生。各個小組自成一個獨立單位,組內分工首先按照活動任務,組織能力強的負責小組分工、活動安排,實際操作能力強的負責查閱資料,語文能力強的負責整理加工資料,口頭表達能力強的負責交流時發言等。

第二周

課堂上交流展示:

學生展示自己所蒐集和整理的關於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過冬的資料。

找到自己的好夥伴,相互交流資料,然後通過表演課本劇的形式展示交流情況。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產生的新的問題作為進一步研究的主題。

第三周——第六周

研究小組繼續進行研究,做好每次的活動記錄,注意保存資料。

研究成果可以是拍成的照片,採集的實物,下載的圖片文章,每一次活動做的記錄等。

展示的方式要多樣,可以互相參觀,可以當解說員象別人介紹,可以在電腦上展示出來等。

若干周之後

把小組研究的成果以一定的方式彙編,比如把自己學習過程中有意思的鏡頭錄製下來或拍下來,刻成光碟,或者把自己每一次學習的記錄彙編等等,在全班進行成果展覽。

成果展示課堂教學設計

活動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評價

複習課文內容 同學們,上個星期我們讀了課文《小動物過冬》,我們一起讀讀課文。通過讀課文我們不僅知道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而且他們還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各自是怎樣過冬的,誰來說一說? 朗讀課文認真回憶,想起來就大膽舉手。 3分鐘 發言的積極性如何朗誦時的認真熟練程度和感情投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