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過冬——中隊主題活動

在與同學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雖然有爭執,但是已經初步知道了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要根據各人不同的能力承擔不同的責任,要多交流,多商量,有時還得妥協。

學生在研究小動物的過程中,慢慢地了解了小動物,也更喜歡小動物了。比如研究蚯蚓的那個小組,他們在挖蚯蚓的時候,不小心把蚯蚓弄斷了,他們就很擔心蚯蚓會不會死,經過多方調查了解到蚯蚓並不會死才放心,但是他們卻堅持要把辛辛苦苦挖來裝在瓶子裡的蚯蚓放生,因為他們看到書上講到蚯蚓冬天也要躲在泥土裡不願意出來。

九、教學實施自我反思和總結

從傳統的語文教學我們看到,語文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來進行從能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靈活,本次活動也正是本著這樣的思想才產生的。

從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表現來看,學生確實表現得更主動,首先問題從學生那裡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非常積極地去查閱資料,在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就想盡一切辦法求助於家長、老師,甚至於以幫助媽媽打掃衛生為代價請求媽媽帶自己去書店買書這樣在這兒寫下一些有關本課意義或教學內容重要性等方面的總結性陳述。

其次,學生非常主動地開動腦筋,以生動的方式來展示資料的資料。有的學生為了能夠吸引大家,把家長當作聽眾,多次把自己的資料讀給家長聽;有的學生下了許多功夫,把長長的一篇文章背誦下來;有的通過生動的表演來贏得大家的喜歡;有的平時都不敢大聲說話的,這時候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也顯得落落大方。誰都想讓自己的獨家新聞贏得大家的喜歡。

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出現得並不多,但是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們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著力在課文內容上兜圈子,一篇淺顯易懂的小短文,卻要經受繁瑣的分析,連珠炮式的問答。最終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空洞的結論,機械死板的標準答案。這樣的語文學習範圍狹隘單一,忽視了學生對富有靈性的語言感悟、積累,窒息了學生的創造性,全然不顧學生學習時的情感。

如何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好地體現其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性,如何培養學生自如地使用語文工具的能力,能動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設計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小動物過冬》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能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擁有了廣闊的語文學習時空。

語文本來是一門外延極其廣闊的學科,可以說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綜合性語文學習《小動物過冬》把學生帶到了廣闊的生活空間。學生讀了課文之後,對課文中才講了那么一點關於小動物過冬的知識感到很不滿足,好奇地向老師詢問了許多這方面的問題,於是老師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去了解課文之外的更多的關於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是如何過冬的知識,學生特別感興趣,語文學習的範圍從原來的課文一下子打開了。可是如何才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呢,現代信息技術在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經過大家討論,上網、查閱課外書、詢問家長等多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去了解更多的關於小動物過冬的知識。

例如學生在網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為什麼要南飛”、“燕子南飛飛到哪裡”、“青蛙冬眠時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為冬天到來了,而是因為氣溫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櫃里它照樣冬眠”“小蜜蜂冬天為什麼不會被凍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