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生高中教育實習總結

這八周的實習,我上的語文課節數較多,雖然只有四篇課文,但是每篇課文的課時是比較多的,特別是《鴻門宴》,上了五六個課時才上完。課型有講讀課、閱讀課、練字課、作文評講、試卷評講等。上一堂課,要注意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教態、教學口語、板書、課件、與學生的互動、個別提問、時間意識、突髮狀況的處理、音量的大小及音調的起伏等等。每節課後,我都要回頭想想,自己在這些方面的思量及處理有沒有進步,教態是否大方自然;教學口語是否前後連線順暢以及是否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用語;板書是否設計合理、字型夠不夠端正、夠不夠大(是否能使左右兩邊的學生看到,坐在最後的學生能否看清楚);課件是否與課堂同步;整節課與學生有多少互動、有無提問和關注個別學生;有無注意課堂時間的分配等等。當這些方方面面融合於一節課的時候,就是一堂大概合格的語文課了,當然,這些只是基礎,做好了這些,還有更多的可以提升的空間。

4、作業練習

教學工作的最後階段是檢查教學效果的環節——練習和作業,從中我可以知道自己上課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根據此進行查漏補缺。其中學生們做的同步練習和作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上課的時候講解課堂練習。我認為講解是最考驗每位老師的,因為這既可以檢驗出每位老師的思維敏捷度,又可以檢驗出他們課堂反應能力。

以上就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做到了認真仔細地備課,用心修改教案,重心放在講課上,課後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重新修改教案,認真批改作業等等。這一系列的環節我都非常認真對待,使得我的課堂知識點到位,講課思路清晰,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在講課的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專業知識和社會知識還需要更多的改進提升,以便更加有利於我的教學水平。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實習期間,我擔任的是東莞茶山中學高二(1)班的實習班主任。高二已經分班,該班為文科班,共有43個學生,16個男生和27個女生,。

9.18號第一天到實習學校,那天是星期五,和學校領導開完座談會之後,已經五點了,但我還是就去了班裡,見了學生第一面,做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看了他們為“慶國慶大合唱比賽”的訓練活動。學生唱得懶洋洋的,激情不高,指導老師趁機對學生說要唱好一點,當成送給實習老師的第一份禮物。於是,音量更大了,唱的是《歌頌祖國》,是夠響亮了。不過第二首歌唱的是《愛的奉獻》,音量大也沒用,都沒放感情進去,個個學生都面無表情的樣子,看得我直笑。指導老師讓我評價一下,我肯定他們表現得好的地方,也指出了還可以再提升的地方,對他們提出了期望,希望高二(1)班能夠取得好成績。

這就是與學生的第一次見面了,記憶深刻,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奇怪的是實習期間並沒有想起這一天,卻在走的前兩天不斷地倒帶,一幕幕,很清晰,我知道,是不捨,雖然口裡從沒有掛過這個詞。恰巧的是,最後一次的周記,也有個學生描述了第一天見面的場面,她的記憶裡面滿滿的我身影我的衣著我的笑容,都還記得那么清楚,當時,莫名的感動,更多的不捨油然而生,我偷偷地強壓在心裡,珍藏於內心的某一個角落裡,牽起嘴角,淺笑,留了個瀟灑的背影。最後一天和學生合照,學生問,老師你怎么笑得那么燦爛,我說是啊,你們都是我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