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生高中教育實習總結

第一天開始工作後,我就要求自己儘快地把全班同學的名字記下來,最好在一周內能夠把名字和面貌對上號,這樣能給學生親切感,結果我在第一周就做到了這一點。指導老師覺得很驚訝,可我覺得這是必要的功課,一定要做。確實能很快和學生拉近距離,有一天早讀時間,我去到班裡看了一下,發覺值日生還沒有開始搞衛生,而在平時這個時候應該是搞完了,於是我隨口就叫出了勞動委員的名字(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個女生),讓她趕緊安排值日生去值日,當時她的表情有點驚訝,後來在周記里也有透露出來,她覺得我叫出了她的名字,而且只叫名字不帶姓,讓她覺得很親切,關係很親近。事後這個學生和我的關係一直很好,有什麼事總願意向我傾訴。

1.常規班主任工作

每天早上堅持7點半鐘前到教室,檢查教室和三包區的清潔衛生,督促學生交完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接著看早讀,早讀是從7點30分鐘開始,到7點45分結束,早讀時,必須要監督每位學生是否按時到到教室,是否認真讀書,是否在趕作業等情況。接下來是課間操,老師必須到,監督學生做操情況。中午有午讀時間,2:30-2:55,我必須在2:30前到教室,督促學生搞衛生,維持午讀時的紀律。上午、下午和晚上上課之前要到班裡看看有沒有缺勤的,如果有,要馬上打電話給家長,確認學生是否在家,缺勤原因是什麼等等。晚自修的時間是7:00-9:00,這個時候每個課室都有老師在教室里值班,我一般是在辦公室里,有時找個別學生出來做個別輔導工作。

2.理論提升

實習期間,在實踐工作之外,我還注重理論知識的提升。經常看班主任工作理論方面的書籍,有《問題學生診療手冊》《今天怎樣做教師》——王曉春,《魏書生班主任工作理論叢書》《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班主任工作實務與訓練》《班主任工作招招鮮》等等。看這類書籍讓我把學生間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現象更好地進行歸類,提高認識和學習一些應對的方法。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發覺自己的眼和心看得更清。

3.大合唱比賽的思考

前面提到的“迎國慶大合唱比賽”在我去實習後的第一個星期就舉行了,我帶著學生利用午讀和第九節自修課的時間訓練了幾天,學生的表現依舊懶散,男生都捨不得發聲。於是,我發火了,很嚴肅地批評了他們幾句,指出他們的態度不正確,學生這才端正了態度,認真地練習。比賽當晚,學生說很緊張,我跟他們說了調控緊張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去到比賽現場,一上舞台,學生都顯得無比地認真,且不論他們唱得如何,他們的認真已經讓我很滿意了,當時有種自豪感油然而生,覺得這班學生真的很是可愛,我很愛他們。

唱完後帶著學生回到課室,我只是要求他們安靜下來繼續晚自修,由於沒有經驗,我沒有說其他的任何話,那些很重要的話,後來我意識到自己錯了,不該這樣。

搞班級活動的意義:提高班級凝聚力,讓學生有歸屬感、班級榮譽感。意義在於準備活動的過程,不在於活動的結果,抓住活動的機會,組織學生積極準備,多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雖說意義不在結果,但學生往往很在乎。在不能取得理想結果的情況下,一定要馬上安撫學生的情緒,做總結,鼓勵學生,給學生點明:我們的付出已經有了一定的收穫,收穫就是同學之間感情更融洽了等等。當然,如果取得好成績,就更是一個教育的好時機了,把班級凝聚力提高到另一個更高的層次。總的來說,總結要及時,趁熱打鐵,涼了效果就不好了,無論是好結果或壞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