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實踐報告—嶺南印象園

三下鄉實踐報告——嶺南印象園

院系:佛科院文學與藝術學院 專業:漢語言文學

班級:09中文非師範一班 姓名:梁**  學號: XX114432 

實踐單位: 廣州嶺南印象園 

實踐時間:XX 年7月15日 —— XX 年7月15日 共1天

一.實踐目的:

本次三下鄉活動是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廣府文化的內容,探討嶺南藝術發展的光輝歷程,使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以此帶來的文化薰陶。

這次活動的實踐單位是廣州的嶺南印象園。嶺南印象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景區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土景觀,復原嶺南民間繁榮生活場景,適應蓬勃發展的大城市周邊旅遊日益生活化的趨勢,滿足現代都市居民不斷增長的文化溯源、訪古尋幽、復歸田園的旅遊需求,將成為以嶺南建築完整、民間文化深厚、田園鄉村風情濃郁,融文化溯源、旅遊觀光、鄉村度假、休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大觀園。我們這次三下鄉的活動,正是要求我們在這裡獲取更多的文化體會,以此來深入了解廣府文化的內涵。

二.實踐內容:

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在廣東文化中是很重要且很有特色的一個分支,粵菜享譽海內外,“食在廣州”也早已聞名於世。飲食的改革與創新始終不能離開文化的範疇,通過對廣東飲食現象的描述與分析,我們可以透視其生活方式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而嶺南印象園中,充滿了齊全的廣東小吃和美食。最經典的可謂懷舊粵菜,據我們的調查了解粵菜的發展主要有兩個階段,一是北宋末,宋帝帶領許多名廚南逃,不少宮廷美食流和原材料傳到廣東一帶,使粵菜得到豐富;另一個階段就是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廣州的對外開放,國外文化大量湧進中國,而廣東則首先消化了這種外來文化,並與自身原由的文化糅合成為有廣東特色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當然也包括有飲食方面的。

第二,嶺南民居:

嶺南印象園是典型的嶺南傳統風格建築群落。民居以水而建,或窄門高門,或鑊耳高牆。從嶺南民居中可以反映出了一定的文化內涵:

1.從建築規模和布局中反映出中國傳統的封建宗族制度在嶺南地區已開始逐漸解體,大家庭多進院落式大宅第在廣府地區甚少見到,嶺南民居布局反映出一種平等思想,建築布局中沒有上下等級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