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音樂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心得體會

一、問題的提出

美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而藝術教育是與美育聯繫最為緊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學校美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所說,“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儘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中國小要加強音樂、美術課堂教學,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做好學校美育工作呢?在國小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抓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教育是主渠道,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切入口。我們認為,國小藝術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修養的基本素質,而不是針對少數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技能技巧的培訓教育。但是,國小藝術教育要培養學生哪些藝術素質?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是國小藝術教育必須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對於以上問題的提出,我們在課題的實踐和研究中,應該給予回答和解決。很明顯,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有得於我們對國小藝術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促進國小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利於通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二、課題研究假設

國小生的藝術素質是由藝術興趣、藝術基礎知識技能、初步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等基本要素構成,如果遵循國小藝術教育基本原則,抓好藝術課程的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途徑,並與藝術活動課和校內外藝術活動等途徑相結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基本藝術素質。

三、研究的內容和目標

1、研究國小生藝術素質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確定國小生藝術素質的評價標準。

2、探索提高國小生藝術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確定了反映國小生藝術素質水平的基本構成因素

目前,我們的藝術教育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藝術教育是培養“會什麼”的技巧人,還是培養熱愛藝術、欣賞藝術、表現藝術的審美人,從我們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重心應該是後者,如果要使全體學生都成為藝術特長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也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教育為沉重的代價。國小藝術教育應該體現兒童藝術素質的基本內容。

1、藝術興趣

藝術作品的形象性、直觀性很強,因此兒童大多都能對藝術產生興趣。就普通藝術教育而言,只有把藝術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具有濃厚的藝術興趣的基礎上,前者才有價值和可能。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樣地,興趣也是確保藝術教育過程的愉悅性得以存在的前提條件。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當學生離開學校後無論從事什麼職業興趣都能陪伴他的一生;而技能對那些不從事藝術職業的人來說卻隨時都有可能被丟掉。可見,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是國小生藝術素質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