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實踐社會總結

孩子們的團隊,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教授“團隊”這一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概念。即使他們還小,但是這是對於他們來講未來成長非常有作用的一項能力。我們的課程里有團建課,平時分成小組小隊進行,給他們授予主動貢獻、協作互助、團結共贏的思想,引導他們在遇到自身無法完成的任務或者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通過團隊與合作去使力量最大化,實現目標。在一個團隊里,是具有一定引導性的,更容易讓孩子們提高自身與身邊人的交流能力,提高孩子們理解自身力量的局限和主動合作實現共贏的能力。對於可能家庭具有相似環境或者相同遭遇的孩子們,讓他們也在這樣一段時間的生活中交到真心的朋友,感受到同齡孩子的友誼和關愛。

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從何屋村孩子們見到我們第一面起喊的“老師”開始,從我們前期關於支教老師形象的界定與調整開始,相互的尊重開始。從教師而言,作為在校大學生前往比較落後的村子支教,對於一名教師的形象尤為重要。首先我們不能對孩子們造成負面的影響,我們不能常使用電子設備,不能言語隨意,不能在生活上邋遢不檢點等,我們需要以身作則,需要保持微笑和親近的語氣,需要常和孩子近距離溝通玩成一片,需要在點點滴滴的事情中抓住重點給孩子們正確的習慣的引導。這些都是對孩子們的尊重,對支教這一事業的尊重。

從學生而言,尊重老師並且尊重同學。我們第一天到愛心之家,那天的晚飯前,當所有孩子整齊列隊,雙手抱拳,閉眼低頭齊聲念感恩詞時“感恩天地滋潤萬物,感恩祖國培養護佑,感恩……請老師用餐,請大家用餐。”深深被打動。這么一群各色的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用同樣的虔誠感恩。這是我們需要學生們掌握的必要素質,就像我離開的時候說的“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做一個好人。”這是我對孩子們的期望,最低也是最高的期望。我們都知道短短的十幾天時間並不能給與他們多少知識技能的教育,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對於孩子的品質有好的引導,就像我們每天6:30起床必須所有孩子一起念“弟子規”里的內容那樣,我們要授予的是對於他們個人而言為人處事上的正確價值觀。雖然這些孩子們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家庭異常貧困,雙親殘疾或者去世,父母打工孩子留守,先天的身體或智力上的缺陷,但是孩子們需要學會尊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平等,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我們更多地是應該給予幫助。在支教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年齡大的孩子照顧年齡小的孩子,孩子們的相互鼓勵,生活上毫無芥蒂快樂遊戲,深感欣慰。

成長與快樂。在之前,我們沒都並沒有支教經驗,可以說我們在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同時,我們本身也在成長。這么一些孩子們陌生的哥哥姐姐,曾經也是嬌生慣養的少年。我們在這裡一天一天地與孩子們彼此熟悉,成為課堂上正正經經的老師,課下陪孩子們打鬧遊戲的孩子王,成為洗菜、燒火、做飯、洗碗樣樣精通的大廚。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學會禮貌,尊重,關愛互助,學會主動學習,學會感恩。他們會一下課就上來好幾個拉住你的手,後面跟著一群,然後就一人一句的和你聊天開玩笑,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把你當成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會主動要幫你盛水,教你疊衣服,問你吃的飯飽不飽,沒課的時候叫你快回去休息,除了滿滿的感動以外,不知道怎么表達。有些自閉的孩子學會接納身邊人,可以一起做遊戲一起笑,大家不會介意誰的出身怎么樣,都像親密的一家人。我從未想過這一趟支教給予那么大的感觸,我們沒有城市裡的繁華燈火,卻總是在孩子們身上感受到那種自然和寧靜,簡簡單單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在不斷改變不斷成長,孩子們給我們的心底保留的那一份清明,那種不需要手機電腦遊戲機,卻是真實的有質感的觸碰心靈的快樂,感謝這一段成長和快樂讓我們明白其實即使孩子們生活的環境制約,但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應該擁有一樣平等的成長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