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學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農村經濟發展)

颱風燦鴻延遲了我們的社會實踐。颱風過後我們又踏上了社會實踐的征程,今天是社會實踐的第一天,我們一整天都在車上度過了,最後來到了寧波象山縣。我們準備從這裡開始我們的調查。

在當時選社會實踐主題時,我們幾個小夥伴最後一致同意了調查農村經濟。小夥伴對於鄉村有著共同的熱愛,也正是如此我們走到了一起。雖然我們今天並沒有深入農村進行調查,但我們通過一些渠道又對農村進行了深入了解,為明天的調查提供方向。對特色經濟的調查充滿了激情。

從經濟特區到土地承包責任制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從經濟到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到“三農”決策到關係千家萬戶的教育問題,三十年的風雨歷程帶給我們的是翻天覆地切切實實的改變。

改革開放前的幾乎家家戶戶住的房子全都是茅草房、土窯洞,改革開放30年來,現在大部分人住進了小樓房。以前勞作耕田全都是用牛,而現在,先進的耕田機器代替了簡單的勞作。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就變成了“水泥路”,現在變成了真正寬闊的水泥馬路。中間三四輛車可以並排通行,在街道上暢通無阻,路兩邊的人行道栽滿了高大的樹。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現在國家又給農民減免了農業費。農民孩子上學的學雜費也免了,義務教育徹底落實了,父老鄉親們得到了實惠心裡美滋滋的。國家政策好了,農村人的日子活絡起來了,文化教育也跟著前進了,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研究生也越來越多,科技日益更新了,農村人致富的門路也越來越多了,路越走越寬了,全民奔小康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

改革開放30年發生的變化世人矚目,對中國農民來說,更是一種震撼。但是先進的城市經濟和落後的農村經濟的差距過大。和城裡相比,農民的收入相對於城裡來說,每個人的收入僅僅相當於城裡人的1/3左右。農村經濟發展還是過於滯後。30年的改革開放給農業、農村帶來很大的變化,給農民帶來了很多的實惠,但是從當前的城鄉發展差距來看,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更快發展的任務還是相當艱巨的。農村居民很少在經濟生活的指標上能超過城裡人的,但是住房是超過城裡人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沒有農村大。當然農民自己的房子是生產、生活結合在一起的,大一點是有道理的。很重要的一條,過去是茅草房,現在逐步改造成磚房,再進一步是改造成水泥,有的改造成兩三層小樓房。後來經濟又富裕了,看到人家有更好的,又去學人家,拆了重蓋。

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我們講的最多是農村的義務教育,農民的合作醫療,這些方面最近幾年有非常大的變化。對一些沒經濟上學的孩子,縣政府提供免費的教科書,這其中還有由於家庭比較遠,需要寄宿,對這些孩子政府還給他們提供一些補助,這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從醫療來說,許多農民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水平雖然不高,但少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另外農村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屬於社保網,對農民來說公共服務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最近這幾年農村經濟態勢比較好,經濟成長比較快,居民收入增長也比較快,和這個是直接有關的。所以講城市經濟或者講巨觀經濟和農村經濟是緊密相連了,農村經濟發展得好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就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固的基礎,改革開放30年,農村改革30年,農村變化舉世矚目,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輝煌的成就。

農村經濟發展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發展農村經濟,關鍵在於培育特色產業、強化產業支撐,走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發展的強村富民之路。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走特色產業帶動發展的道路不失為良策。農村之所以發展滯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特色產業的帶動和支持。許多農村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發展緩慢,仍以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同時受自然和市場因素影響較大,難以形成市場占有率高和科技含量高的優勢產品。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關鍵在於結合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深入挖掘優勢資源,培育能夠帶動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將其壯大為主導產業,通過其蓬勃發展引領經濟全面發展,無疑成為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