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教改工作申報材料

交流的過程,是“兵教兵”“兵練兵”的過程,同樣一個問題的解題思路或方法,學生教學生往往比老師教效果要好得多,學生接受得也更快。這無異於把原來的一個課堂一個老師變成了一個課堂幾十個老師。大家揚長補短,各有所得,當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活起來的時候,平等、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就順其自然的帶來了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

難度較大的問題,在學生展示,師生共同探究中得以解決。展示環節可以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內容上可以是豐富多彩。老師隨時掌握並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點評精講。 或予以肯定,或是補充,或是予以糾正。學生已經掌握的老師不再講。掌握不太好的儘量引導、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於需要拓展的問題,教師再精講。很多的時候,相信學生在課堂上會帶給我們想不到的驚喜。

課堂訓練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關鍵一環。形式多樣,不僅能檢驗達標情況,還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最後,針對練習時發現的共性問題,自習課上統一由教師講解分析;個別問題個別解決。如此這般可提高整體成績,同時課堂也變成了學生樂學的地方。

2011年 10月11日,我校教研室牽頭組織了“新課改研討會”。我校各科教師與來自伊寧市八中、英才私立學校、農四師一中、伊寧市實驗中學的80餘位教師齊集一堂,共同分享在新課改當中積累的經驗,探討在新課改中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對新教材的內容及進度把握上進行了探討。為我校新課堂模式的探究運用找到理論及實踐依據。

2011年9月始,這一課堂模式在四中領導的全力推動下,進入了探索階段。建立了專門的校級課題組,校長擔任課題主要負責人,其他校領導及教務、教研主任和全體班主任參與探究。這種模式是否適應文科、理科、外語授課、民語授課,是否適應四中的學生.......這都有待時間、實踐說話。一學期來,校長及一幹校領導親自坐鎮,開展師生調研,以公開課為抓手,反覆試驗、實踐。

4月15日,市教研中心張軍團主任攜中學部4名教研員及三中、八中部分骨幹教師一行人,來我校視察、指導語文、外語、化學(漢、民語兩節)、地理共五節“4×10”匯報課。就四中的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大膽邁出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勇於探索的教改精神等,均給予高度評價。同時,對於尚在探索階段的新課型,指出諸多有待商榷和改進的地方,表明要加強跟蹤研究。

5月18日,市教研中心鍾主任一行四人再次為了“4×10”走進四中,深入課堂,耳聞目睹、靜心體驗了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四個學科四位年輕教師的新課堂,同時進行的還有民語教師的化學、漢語、體育三節課。這次,專家們驚訝了。“4×10” 新課改模式遵循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改思路。師生投入、態度認真、有效引導、精彩表達、效果檢測、教學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整個課堂充溢著濃濃的群體參與、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氣氛。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說你做”的授課方式。與此同時,專家們也誠懇地提出了諸如:老師並未全面放開;學案還未十分到位;要把教改工作做成系統工程等一些看法和建議。這使四中校長及投入“4×10” 新課改模式探究等一班四中人感受到莫大鼓舞。校長當即表示: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持續努力營造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並讓這一鮮活的教改理念在我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