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教改工作申報材料

經過商議,凡是不自覺嘗試運用“4×10” 授課理念的各類課,則一票否決,在校級骨幹教師的評定上,主動用“4×10”模式授課的老師則優先考慮......極大地推動了我校新課改進程。教研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一周一周安排下去,直到後來,各組老師自覺到教研室報名要求上“4×10” 公開課,願意嘗試教學效果,到6月,我校累計各類公開課已達近百節。其中組長的課被刻錄成碟,以供組內其他老師觀看揣摩。學生也從小組合作交流中嘗到“甜頭”。願意上新課型課,感到輕鬆且能參與課堂。在此基礎上“4×10” 新課改模式被豐富完善,更加系統化,更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內容拓展為:4×10分鐘教學模式之新授課型:

4×10分鐘教學模式之習題課型:

4×10分鐘教學模式之複習課型:

可能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這種模式還看不到什麼標誌性的成績,也許四中現有的成績還會因為課改而下降,但創新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常規決定成效,品牌決定生存。我們願意嘗試,願意引領起新一輪的教改熱潮。

我校著力狠抓的另一工作是教師隊伍的建設。根據市教育系統實施“名師工程”的目的是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骨幹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可見,高素質的教育是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基本條件的。振興四中,需要優質的師資隊伍。特別是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建造一支師德高、業務精、理念新的梯隊型教師隊伍是四中目前迫在眉睫的重任。

鑒於此,四中成立專門培養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切實的培養措施,為青年教師的全面成長搭建平台。如:每月獨立完成一套本學科試卷,組織開展專題培訓,以各類公開課為抓手,通過說課、聽課、評課、反思回爐打造課等,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教學基本功比賽(長期電腦、兩筆字、漢語培訓),實施“師徒結對”(30餘對)、“民漢結對(30餘對)”活動,鼓勵年輕人“走出去,請進來”(40餘次),參加教研沙龍,要求人手開發一份具有本科目特點的校本課程,參與小課題研究,(20餘個校級課題),發表論文(發表60餘篇),組織青年教師論壇,積極加入骨幹教師隊伍等。

通過潛心培養,現在已初顯效果。四中青年教師有著“敬業、勤業、創業、樂業”的職業道德水準,大膽湧入教改激流,專業知識水平大幅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及教育創新和管理能力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大多數可以單獨帶班,適應四中教改需求。

在即將結束的這一學年裡,我們還開展了其它諸如周六的“文體大比拼”等多項嘗試性的工作且有成效。我們願意和所有同仁們共謀計策、共商教改、共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