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總結

(五)長效管理、文明共建、培育三種意識

生態文明農村社區的建設成果投資不菲、來之不易,要實現長效管理更加不易,我們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注重同步提升居民素質,調動居民參與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培育居民的三種意識,起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培育居民的致富意識。引導居民打破死守菜地“鐵飯碗”的傳統就業思路,樹立起他們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村抓農村的致富意識,通過“農家樂”專業培訓為他們找尋“金飯碗”。近2年,辦事處聘請國家二級廚師,大學旅遊專業教授,為居民廣泛開展餐飲、客房、旅遊等知識培訓。XX年,××街工委在××大隊組織了4批次140多人次的培訓活動;XX年,在××、××、××三個試點社區舉辦培訓班8期,培訓人員達360多人次。幫助三個社區的居民熟悉“農家樂”的經營操作流程,提高他們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居民原本單一的增收渠道演變成為住宿接待、餐飲接待、認養菜地、採摘蔬果、售賣土特產、短工勞務及蔬菜種植等7種致富渠道。

二是培育居民的服務意識。為提高居民的服務意識,辦事處近年還邀請請酒店管理人員,商校禮儀老師和學校教師對居民開展禮儀知識培訓、文明用語培訓;開展國語下鄉活動,全市“推廣國語下鄉啟動儀式”在辦事處成功舉辦;同時,對從事農家樂的經營戶統一規範經營行為,嚴格按規定辦理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嚴格按物價局核定的標準制定菜價、房價,防止欺客、宰客等現象發生,共同維護社區的對外形象,迎得了市民好評。

三是培育居民的文明意識。3個試點社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村規民約,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科技示範戶”“五好家庭”等創評活動,引導居民形成“社區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理念。目前,各社區還通過“巾幗保潔隊”“小喇叭宣傳隊”等民眾性組織,引導居民擯棄以往“垃圾亂倒、柴草亂堆、牲畜亂跑”的陋習,養成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共同維護社區的生態文明。在節假日、農閒季節,各社區廣泛開展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民眾性文體活動,利用信息俱樂部、黨員遠程教育系統、居民活動室、電教室等場所,組織開展電影放映、文藝表演、文體賽事及學習培訓等文體娛樂活動。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在區民政部門的具體指導下,××街生態文明農村社區的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一)生態文明農村社區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作保障,××街雖然在前期投入上下了大功夫,但是由於項目的建設周期長,後期資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難。

(二)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建設長效管理機制需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形成之後,如何引導居民參與管理,研究管理的長效機制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三)民眾參與意識還不夠強。建設中僅僅依靠各級組織的力量是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廣大人民民眾的參與。

三、下一步工作

生態文明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一方面我們要與農村“家園建設行動計畫”創建工作一體推進,進一步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堅持社區服務為主題,推動社區建設全面發展,通過社區創建推動新農村建設,力爭將“四季吉祥”範圍內的三個試點社區建設成為全市樣板、全國一流、五年不落後的“生態文明農村社區”,讓我們的新農村更美、更富、更和諧。